滦县后迁义遗址商代铜镜探源.doc

滦县后迁义遗址商代铜镜探源.doc

ID:55150042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9

滦县后迁义遗址商代铜镜探源.doc_第1页
滦县后迁义遗址商代铜镜探源.doc_第2页
滦县后迁义遗址商代铜镜探源.doc_第3页
滦县后迁义遗址商代铜镜探源.doc_第4页
滦县后迁义遗址商代铜镜探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滦县后迁义遗址商代铜镜探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滦县后迁义遗址商代铜镜探源  【关键词】河北滦县;后迁义遗址;出土铜镜;商代  【摘要】河北滦县后迁义遗址的一座商代晚期墓葬中出土了两枚铜镜,分别是同心圆凸弦纹镜和火焰纹镜。文章介绍了这两枚铜镜的纹饰特点和出土状况,认为其中的火焰纹吸收了齐家文化的三角形纹带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型竖线纹带的两种文化因素,体现了铜镜从我国甘青地区起源,沿长城沿线文化带自西向东传播的过程。  后迁义遗址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县响堂镇后迁义村北部高台地上,北100米为东法宝村,东约50米为西北至东南向的滦河大坝,再向东20米为滦河,西约50米为人工河。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宽30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1999年

2、10月和2001年10月,唐山市文物管理处先后两次对后迁义遗址实施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遗址面积270余平方米,发掘古墓葬7座。其中一座商代晚期墓葬中出土了两枚商代铜镜,为商代青�~镜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这两枚铜镜现在唐山博物馆中展出,本文试对其作简要分析。  一、铜镜发现情况  这两枚商代铜镜同时出土于一座商代晚期墓葬中。  1999LQT2②M4∶6,为同心圆凸弦纹镜,出土于墓主人颈部左侧。铜镜略呈圆形,青铜质地。直径10.2厘米,厚0.6厘米。正面较平,背面有桥形钮。以镜钮为圆心,向镜边缘施6周凸弦纹,构成6个同心圆。内侧3周同心圆的半径之差比外周3个同心圆的大,因此内侧3周

3、略显疏朗,外侧3周稍显密集。  1999LQT2②M4∶7,为火焰纹镜,出土于墓主人头骨右上方。铜镜平面略呈圆形,青铜质地。直径9.6厘米,厚0.4厘米。镜面略弧,背面正中为桥形钮。围绕镜钮至镜边缘施5周弦纹,形成5个同心圆,将镜背由内向外分为距离相等的五个区。其中一区、四区施大小相等的弧线三角纹;二、三、五区分别饰短直线纹。从整体纹饰来看,像是从正中镜钮处向周围散发的太阳的火焰光芒。  二、墓葬形制及年代  1999LQT2②M4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向100°。土坑平面长2.28米,宽1.26米。木棺葬具,长1.82米,宽0.88米,深0.5米。木棺板灰厚5厘米。墓室西端坑壁上有一

4、壁龛,龛长0.6米,宽0.2米,深0.25米。棺内葬一具人骨,骨骼零乱,仅存头骨,上、下肢骨以及几根肋骨。墓主人为男性,年龄45~50岁,根据肢骨骨骼判断,身高162.6厘米。从头部来看,应为头东足西方向埋葬,面向墓室北壁。随葬品有金器2件,铜器5件,陶器4件,绿松石串饰1件。  伴出的2件青铜礼器,铜鼎残毁严重,已无法复原;铜簋同样损毁较重,经修复复原。铜簋为盆形簋,大敞口,沿面内倾,方唇,直腹,圜底,高弧圈足,颈下施一周饕餮纹带,腹饰乳丁纹,圈足施夔纹。口径22厘米,器高15.4厘米,足径14厘米,足高3.6厘米。从器物形制来看,该簋与沣西张家坡毛M1出土的乳丁纹簋[1]相类似,但

5、前者沿外翻,近似侈沿,腹部略弧,弧圈足,后者沿近平,腹近直,圈足的腹部较直。沣西张家坡毛M1的年代为商末,据此可推断后迁义遗址所出铜簋应该比沣西张家坡毛M1铜簋的年代要早,最迟相当于殷墟四期。  同时,通过对墓葬中伴出的敛口罐的类型学分期,认定其属于后迁义遗址晚商时期遗存第三段,相当于殷墟四期或略早,与铜簋的年代基本吻合[2]。  三、出土铜镜源流分析  同心圆凸弦纹铜镜由6周同心圆装饰镜背;火焰纹铜镜是以同心圆分区,各区分饰三角纹或短平行线。两镜的装饰元素分别是同心圆、三角纹和短平行线。这些装饰元素最早出现于青海齐家文化的铜镜上。  1977年出土于青海省贵南尕马台M25的一枚齐家文

6、化铜镜是考古发现最早的铜镜。该镜直径9厘米,厚0.4厘米,一面光平,背面从铜镜的边缘向内先施三周同心圆纹,其内的主纹饰区是7个三角纹组合而成的七星图案,七星外施短平行线。围绕镜钮又施二周同心圆。整个图案形似以镜钮为核心向外散发的太阳的光芒[3]。另一件年代较早的铜镜出土于甘肃临夏,为圆形,周边不甚规整,一面光平,另一面从镜钮到外缘以同心圆弦纹分为三区,第一区围绕桥形钮不施图案,第二区环绕第一区施13个填充平行线的三角纹组成三角纹带,第三区围绕第二区施16个填充平行线的三角纹组成的三角纹带。从两周三角纹带的三角形留白来看,更似以镜钮为核心向外散发的太阳的光芒。专家认为此镜是由尕马台的七星

7、图案发展演变而来,其文化属性定为齐家文化[4]。  商代铜镜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的殷墟、侯家庄、大司空村等中原地区,以及西北的甘肃、内蒙古、河北、辽宁等我国北方长城沿线地带。这两个地区均出土了具有同心圆和短平行线纹装饰元素的铜镜。  中原地区的如殷墟妇好墓共出土四枚铜镜,其中一枚以同心圆弦纹将铜镜背面分为六区,第一区围绕桥形钮不施纹饰,二至六区分别填充竖直线[5]。大司空村M25出土的铜镜,背面施三周同心圆凸弦纹,内侧的两周同心圆相距较近,外侧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