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39076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8
《大学生的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学生的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 摘要:大学生群体在大学生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学生生活指导及疑难解答等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在如今的大学生活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而现在的大学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愈发隐蔽、严重,此时的大学生群体的作用也日益显现,因而本文就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及学生群体作用进行讨论。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大学生心理问题 大学生群体是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在网络信息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倾向都发生很大变化之时,受到的影响因其接受能力强、求新、求异的特点而往往更为明显。 他们在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社会活动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思想,也同时引领时代新潮
2、流,这不仅反映在大学生个体身上,也反映在大学生群体层面上,而大学生群体心理的变化对组成群体的个体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大学生群体心理对于个体而言,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个体的行为倾向、价值取向和心理状态。大学生群体与个体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及辅导工作中,我们不仅要着眼于大学生个体心理的研究,而且还要着眼于大学生群体心理的研究,以及大学生群体心理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和群体心理之间的影响,从而对高校大学生管理、辅导工作做一些有利的补充。 大学生群体的分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按照学生会、班集体、社团等组织进行划分,同时,相同的兴
3、趣爱好也是可以对部分学生进行划分的,这种按照兴趣划分的方式可以存在具体的组织形式,不存在也不会影响划分。就以学生会为例,这类群体大多依靠一定的组织关系维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受内、外部影响不强烈,其心理动态性表现不强,但都明确扮演自己的角色,有一个良好的氛围促进个体与学校积极向上的发展。 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对个体都有着不同的影响,但主要表现在要求大学生群体能够满足学生个体的心理需要,并产生一定的归属感,具备认同功能、支持功能和塑造功能。每一个个体都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有些需要通过学习就可以得到满足,而有些需要则必须通过群体来满足,例如:安全需要、归属需要、社会化需要、自我实
4、现需要等等。当一个学生从属于某一群体时,会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产生一种归属感,特别是在涉及到群体利益和荣誉的相关情境中,给人产生的归属感也更为强烈,因而,他会极力维护本群体的荣誉和利益。大学生群体之所以有认同功能,通常是由于这个群体自身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并对成员有吸引力,而个体也自愿接受这一群体的影响并与其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倾向于使整体凝聚的心理倾向,同时,一旦个体的思想、观点、情感特征、行为方式和具体业绩等若符合群体的要求,便会得到群体的支持,而这种支持则会同时强化个体的思想、情感、行为和业绩,增强自信心,推动个体前进。大学生个体的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来自于他所生活的社会,特
5、别是来自于他所属的群体。这说明群体价值趋向对大学生个体乃至群体的行为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群体是学校的主要群体之一,它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腾飞的重任,要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这也就凸显了对大学生群体心理及行为进行关注和探讨的重要性。大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还有一定的塑造功能,大学生群体按照规定要求评价各成员的言行和成绩,规范各成员的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个体可以通过群体实现个人力量所不能胜任的事情,对个人而言可以相互勉励,共同进步,相互学习,锻炼并完善自我。 在大学生群体中,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今后事业
6、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在大学校园中,人际交往问题排在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首位,已成为困扰和影响大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当前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 自我中心 一些大学生希望周围的人以他为中心。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但却不懂得尊重别人。只从自己的经验角度去认识人和事,而不能意识到别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并且对于他人观点难以认同,对人和事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 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在某个方而或几个方而不如他人的情感体验。一方面,自卑心理表现为较为敏感,缺乏自信,他们处事过分谨慎,为尽量少遇到挫折,或者无法处理
7、挫折而尽力避开人群,因而丧失了许多发展机会。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表现为凡事对自己要求过高,在交往中总是力求完关,常以一种盛气凌人的架势来掩饰自己自卑而脆弱的心理,这使他们将自己的社交圈子限制得非常狭小。 恐惧心理 有些大学生与人交往时,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与人交流时语无伦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即社交恐惧。现在大学生面临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尤其是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更加容易沉溺于网络上虚拟的社交活动从而对抗日益增大的紧张的精神情绪,而忽略了真实的社会中人与人的直接交流的社会技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