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礼、“自我”与德性完善.doc

儒家的礼、“自我”与德性完善.doc

ID:55130471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8

儒家的礼、“自我”与德性完善.doc_第1页
儒家的礼、“自我”与德性完善.doc_第2页
儒家的礼、“自我”与德性完善.doc_第3页
儒家的礼、“自我”与德性完善.doc_第4页
儒家的礼、“自我”与德性完善.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的礼、“自我”与德性完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儒家的礼、“自我”与德性完善  摘要:儒家的自我既是“礼”的遵循者、又是“礼”的制定者。借用康德伦理学的术语,儒家的自我是“为自己立法”的。然而,由于康德否认了人有“智的直觉”,人“为自己立法”这一理念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并未得以实现。而儒家学者通过承认人心是无限心并具备理解天道的潜能,从而使人“为自己立法”成为现实。因此,尊重自我就表现为人动态地、创造性地完善自己的德性的过程。这一特点也把儒家的“自我”既与自由主义中的“自我”、也与康德伦理学中的“自我”区别开来。  关键词:礼;儒家;自我;德性  中图分类号:B820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

2、407406005507  在儒家那里,礼在人的德性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后世的一些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由于误解了儒家的“自我”观念,因而对礼在塑造人的德性中的意义认识不清,甚至对礼提出了错误的批判。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一下儒家的礼与“自我”概念,从而使人认识到礼在德性培养中所承担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们普遍认为,与现代西方哲学中的自我相比,儒家的自我是一个承担着特定的社会角色、与他人相互关联的个体,并且其行为要符合“礼”的要求。也就是说,儒家的自我,首先是礼的遵循者。鉴于儒家自我的这一特点,有人认为,由于儒家要求个体使个人主观的欲望符合“礼”,因此

3、导致了对人的主体性和个人自律的忽视。下面,我将通过阐释儒家的“礼”是建立在对“天道”的理解基础之上,并且儒家的自我还具备理解“天道”的潜能,以此来说明儒家的自我并不仅是礼的遵从者,也是礼的制定者。借用康德的术语,儒家的自我是“为自己立法”的。然而,由于康德否认了人有“智的直觉”,所以“为自己立法”这一理念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并未得以实现。而儒家学者通过承认人心是无限心并具备理解天道的潜能,从而使人“为自己立法”成为现实。  一、儒家的自我:礼的遵循者  在儒家思想中,个体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社会人,生活在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例如,孟子指出,社会上最基本

4、的五种伦理关系,即“五伦”为: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儒家的自我是扮演着特定社会角色、与他人相互关联的个体。例如,按照FrancisL.K.Hsu’s的心理动态平衡观点,中国人对自我的意识是相互作用的[1]2455。杜维明也认为:“典型的儒家的自我需要他人的参与,导致这种自我与他人必需且必要的共生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儒家的自我概念是一个动态的精神发展过程。”[2]23  与西方自由主义伦理学中纯粹理性的、要求权利的、自主的个体不同,儒家的自我是承担着特定的社会角色、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个体。为了调整这些关系,以“礼”为名义的行为

5、规范被建立起来以确保这些关系的和谐稳固,并且强调的重点放在这些关系中相关当事人的责任与义务上。如果每个人都能够遵守“礼”,并且能够履行与自己身份相符的义务,那么社会的安定和平就会实现。孔子曰:“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这意味着每一种称谓不仅仅包含固定的义务,同时也反映一种身份。例如,为人子者应当孝顺父母,这不仅仅是一种义务;儿子做到这一点,不仅是为了父母,也是其自身道德完整性的要求使然。通过这一行为,他向自己、同时也向其他人证明,他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由于“礼”对于过一种独特的人的生活而言必不可少,因此儒家学者非

6、常强调“礼”的重要性。过一种独特的人的生活意味着,人能够有尊严地与他人和睦相处,而我们特殊的人格角色也通过与他人的关系而被刻画出来。而且,正是这些不同的角色使得一个人成为独特的他自己。每一个人的身份都存在于他与他人、社会共同体之间的关系中,并通过道德修养不断走向成熟。这一点从儒家对“义”的重要性的强调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而“义”的原意则为人的尊严与风范。  在古汉字中,�x字从“我”,从“羊”;我谓己,羊谓善祥之意;于我所表现之善祥为义。《说文解字》解释为:“�x者,己之威义也”,“义”代表人的尊严与风范。在早期的哲学著作中,“义”也一直根据它的同音异义

7、字――“宜”来被解释,也就是应当、合适、恰当的意思。DavidL.Hall和RogerT.Ames对此提出非常有用的建议,他们说这两个字之间的同音和同义的关系表明它们可以追溯到同一个原初的根本概念上去,而这个概念在其意义的演变与精炼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差异而使得这两个字相互区分开来。一般意义上,这两个字的“适当、应当、合适”的意思是一致的。然而,它们也相互区分,“义”表示与人的自我相适合,而“宜”关乎人与特定的情境相适合。  那么在儒家思想中,所谓的“与人的自我的相适合”又是什么意思呢?考察一下“义”的内涵及重要性将有助于我们回答这一问题。“义”是中国古

8、代哲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涵盖了君臣、主仆的行为,父子、高下的区分,亲疏、内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