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和写作的诗学.doc

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和写作的诗学.doc

ID:55130244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8

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和写作的诗学.doc_第1页
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和写作的诗学.doc_第2页
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和写作的诗学.doc_第3页
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和写作的诗学.doc_第4页
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和写作的诗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和写作的诗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和写作的诗学  曾有一家刊物要我用最简单的词语表达对现代诗的价值确认标准,我给出了“精神重力与个人词源”。这是一个彼此相关的并列连接词,其中的两个维度,很难说孰轻孰重。我以为,对成功的现代诗而言,诗歌外在的成规或“仪轨”,还不是决定性的,决定性的是那种表达现代人对生存的特殊感受力的特殊语言。这意味着现代诗的意味和表达其意味的话语方式,是同步发生、彼此选择、彼此发现、彼此照亮的。优秀的现代诗,不仅是特殊的修辞技艺,也是诗人试图揭示和命名生存、历史、生命、文化中的噬心困境,所产生的“精神重力”。而且,这种“精神重力”体现在现

2、代诗中,也并非类聚化的“代言人”式表达,而是来自于诗人个体生命体验所浸润的“个人词源”。在现代社会,先锋诗歌要为捍卫个人心灵感受的价值而申辩,诗人虽然要处理个人经验中的公共性,但更专注于公共经验中个人的特殊性。诗人寻求个人化的语言,个人化的书写、命名能力,常常将公共化的语词变为个人“发明”般的新词,像是汲于“个人词源”的深井。  同时坚持这两个维度,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如何衡估“诗与真”的关系问题。在此,“精神重力”和“个人词源”,是在对话关系中展开的两个相互激发、相互平衡、相互吸引――简言之,是“相互赠予”的因素。对现代诗而言,

3、缺乏“个人词源”的“精神重力”,时常会沦为空泛的见证式表态;而没有“精神重力”在其中的“个人词源”,则常常沦为微不足道的私语化美文“遣兴”。正是成功的个人心灵词源,赠予精神重力以艺术的尊严;而精神重力,则赠予个人心灵词源以具体历史生存语境中的分量。  与此相应,我以为,对现代诗学的价值衡估,也同样需要兼及“精神重力与个人词源”。这样,才能使得诗学文本不仅仅是对对象的阐释,同时还能发挥其介入当下复杂写作语境,乃至更开阔的具体历史语境的活力和有效性。本着这种愿望,我很认同耿占春的诗歌理论与批评。在我眼里,他就是极少数拥有“精神重力与个人词源

4、”的诗人批评家。“诗学”,在耿占春这里,不仅是对具体诗歌文本的阐释和批评,更是他释放个人化历史想象力,与世界、与语言深度相遇的方式。  在我印象中,1980年代,耿占春的诗学基本是圣言―隐喻系谱;而1990年代以来,他的批评方法经历了一个较大的调整和转变。正是这种调整和转变,使他得以打破诗学的某种“幽闭”状态,重置诗学的具体历史及文化位置,更新甚至是清除了种种沉闷乏味的专业套语,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诗学理论界批评方法的转型。  在《近年诗歌批评的困境和可能前景》一文中,我曾将耿占春等人的批评方法,称之为“历史―修辞学的综合批评”。他的个人

5、化诗学,既是一种特殊的认知世界的“思想方法”,也是他的创造性“写作”。这个诗论家,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别有天地的识见、感悟,同时还带来了个人化诗学修辞的活力和快乐。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诗歌批评家或是单一地贴近社会学和文化阐释,或是专注于文体形式研究,或是印象式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这些批评文本各有佳境,但也有明显的缺陷――它们人为地将现代诗的意义阐释和形式研究割裂,硬性地使之“各自为阵”了。前面谈到,现代诗是“表达现代人对生存的特殊感受力的特殊语言”,这决定了其“功能”与“本体”是同步呈现的。缘此,诗学话语应该树立“舞蹈与舞者不能分开”的

6、意识,积极寻求真正有效地“兼治”或“打通”二者的方式,避免“分而治之”带来的缺失。如果说,前些年采取“分治”是为了使诗歌批评更走向“内部”,有一定专业推进力的话,那么今天依然如此,则就有明显的保守性了。  诗歌于社会、历史、文化、性别、阶级、少数族裔,如此等等大有关系,其文体修辞形式也是诗歌之为诗歌的本体依据。在有效的诗学批评中,它们均不可或缺。我们不能顾此失彼或非此即彼,而应有能力将之扭结一体做出综合批评。说到底,真正有活力的诗歌批评,探讨的应是综合性的事关具体历史语境下先锋诗“写作”诸方面的问题。而要对“写作”这个关联域广阔的概念进

7、行综合考察,则需要树立“形式就是恰当地达到了目的的内容”,即本体与功能不再硬性割裂的、求实的理念。围绕综合性的当下诗歌“写作”问题,笔者明显感到上述诗歌批评,将本体与意义做“二分法”的处理,或依赖于某种单一的批评“范式”进行批评写作,是乏力的,至少是不顺手或不够用的。如何将诗歌的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有效地打通,就成为需要我们考虑的重要问题。  我看到,耿占春的诗学理论与批评,就成功地实践着从单一化的批评模式中跳出,探寻一种“历史―修辞学的综合批评”的方式。他的诗学话语,采取了较为明显的“知识僭越”或曰跨界的策略,逾出专门化的“学科知识体制

8、”,开启历史哲学视野乃至社会学视野,将历史话语、社会学话语、哲学话语,融通到诗学话语中,为现代诗的意识背景做出了深层次的透视,把诗歌清晰地显现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之中。  与此相应,他的诗人论,也同样打破以往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