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24012
大小:2.73 M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5-10
《甘肃省甘南州城市发展与规划.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九色香巴拉美丽的甘南欢迎你甘南藏族自治州简介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南与四川阿坝州相连,西南与青海黄南州、果洛州接壤,东面和北部与本省陇南、定西、临夏毗邻。全州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境内海拔1100—4900米,大部分地区在3000米以上。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辖夏河、玛曲、碌曲、卓尼、迭部、临潭、舟曲七县和合作市,110个乡(镇、街道办)。行政区划民族与人口州内有藏、汉、回、土、蒙等个民族,总人口66.
2、43万,其中藏族33.93万,占总人口的49.7%;农牧业人口56.04万,占总人口的82%地质地貌全州分三个自然类型区,南部为岷迭山区,群峦叠嶂,山大沟深,气候比较温和,是全省重要林区之一;东部为丘陵山地,高寒阴湿,农林牧兼营;西北部为广阔的草甸草原,是全省主要牧区。州府合作市海拔2960米,平均气温1.7℃,没有绝对无霜期土地资源与矿产资源甘南有草原面积4084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3848万亩,80%的天然草场联片集中,53%的草场是草质优良的亚高山草甸草场,载畜能力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一倍多,属青藏高原和甘肃省天然草场
3、中自然载畜能力较高、耐放牧性最大的草场;主要畜种有闻名遐迩的河曲马、甘加羊、欧拉羊,还有独特猪种合作蕨麻猪;甘南有林地1382万亩,占全省森林资源总面积的30%,森林蓄积量占全省总量的45%甘南地下矿藏贮量丰富,现已探明有金、铜、铁、锑、硅石、铅、锌等各种矿产地270处,探明矿种24种,其中14个矿种贮量居全省前五位,黄金产量居全省第一位。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甘南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是离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民族特色浓郁,风土人情独特;有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莲花山和冶力关
4、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桑科草原、黄河首曲、大峪沟、沙滩森林公园等几十处优美的自然景区;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夏河拉卜楞寺、卓尼禅定寺和碌曲郎木寺等121座藏传佛教寺院;有天险腊子口、俄界会议遗址和甘加八角城等二十多处历史遗址;有香浪节、晒佛节、采花节、花儿会、插箭节等几十种民俗节庆活动甘南州合作市城市规划根据合作市2010版城市总体规划拟定的打造“甘、青、川交界处藏区中心城市,甘南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交通枢纽,以发展旅游服务、商业贸易和教育科研为主的高原生态旅游城市”,合作市城市规划确定了“一带两心四轴五区”的空间结构布局、道路路网布
5、局和具体地块的规划技术控制指标。。今年,合作市以建州60周年庆典为契机,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突出体现安多藏区特色城市风貌,把三维空间关系协调处理的设计理念融入整体规划。按照统筹原则,对区域内项目单位的建设用地规模、功能需求与空间三维效果、公共服务设施、城市景观有机融合,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城市景观廊道,提升城市形象。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合作市将对建筑物功能、材料、体量和周边环境提出色彩控制方案,以“统一中求变化”的原则运用好色彩搭配。同时,按照以城市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山体递减的建筑高度控制原则,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形态,并结合
6、当周神山规划区的小区域交通与合作市周边城际交通的衔接,使城市景区融入九寨天堂的黄金线。合作市是内地通往青藏高原具有浓郁安多藏区特色的窗口城市!”体现了甘南“生态立州、旅游兴州”的发展思路,切合甘南州实际。甘南州合作市城市发展1《规划》分析了甘南州生态旅游区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遵循保护优先、示范带动、突出特色、适度超前、效益综合、有序开发等原则,系统提出了甘南州生态旅游区发展战略、发展目标、总体布局、总体形象和景区项目建设要点,强调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的保护,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强调游客体验和环境教育。《规划》也体现了
7、甘南州“生态立州、旅游兴州、文化撑州、产业富州、稳定安州”的综合发展思路甘南州合作市城市发展2按照全州“15445”的旅游空间发展战略(即强化一个旅游中心城市、培育五个旅游强县市、建成四个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四条专题旅游轴线、提升五大特色旅游城镇),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和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多方联动的大旅游格局,围绕“九色甘南香巴拉”、“世间净土,多彩甘南”旅游形象,科学制定规划,加快推进项目开发和景区景点建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强宣传促销,提升整体形象,提升产业素质,提升服务质量,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现代服
8、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实现“三个转变,六个增加(即由数量型旅游向效益型旅游转变,由接待型旅游向市场型旅游转变,由单一型旅游向复合型旅游转变;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加游客滞留时间,增加游客的消费支出,增加旅游业对农牧民收入的贡献率,增加旅游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增加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