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22342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7
《拟人拈连移就的区别.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移就、拟人和拈连的区别现行高中语文教材(试验修订本)第三册选录了南宋词人姜夔的《扬州慢》,人教社编写的教参认为其中的“冷月无声”属于移就辞格,对此,有人认为教参说得正确,有人则认为这里是拟人或拈连。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移就、比拟、拈连这三种修辞格的特点和区别。何为“移就”?辞海注:“甲乙两项关联,就把原来属于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乙事物,叫移就。”唐铖《修辞格》说:“两个观念联系在一起时,一个的形容词常常移用于他一个上头。”移就是一种超乎常格的语言现象,也是词语搭配的创造性运用。移就主要分为两类:移人于物和移物于物。1、移人于物,就是把原来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于物。如:
2、①我女人经过的悲哀的足迹,现在有我一步步的践踏过去!(郁达夫《还乡记》)“悲哀”原是表现人的心情悲凉、哀伤,这里用来修饰“足迹”。②明日重寻石头路,醉鞍谁与共联翩。(陆游《过采石有感》)“醉”的本是放翁,表现其情态,这里却移用于“鞍”。③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朱自清《荷塘月色》)“脉脉”是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形容人含情的样子,有“脉脉含情”“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词句,这里却用来修饰“流水”。2、移物于物,把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用于乙事物。如:①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鲁迅《纪念刘和珍君》)②我不相信,一九七六年的日历,会埋藏着这样苍白的日子。(李瑛《一月的
3、哀思》)“浓黑”、“苍白”都是描摹颜色的,这里分别用来修饰“悲凉”和“日子”,表现“悲凉”的沉重浓烈,“日子”让人伤恸。③西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峻青《海滨仲夏夜》)“晚霞”原不会“燃烧”,这里却把此词移用来形容“晚霞”的形态和色彩。移就修辞格在作品中经常出现,无论是借物写人,还是借物状物,托物抒情,都能收到以少胜多、含蕴深远的表达效果。通过词语的移用,将人的情绪、状态同事物联系起来,不需要耗费更多的笔墨,极简练地把人的情绪、思想、性格鲜明地表达出来,或将事物的形状、本质突出出来,而且使语言出奇制胜,富于变化,饶有情趣。2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为乙事物的修辞方式,可分为
4、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此物的特点。如:①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拟人)②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的笑着,唧唧喳喳地叫个不休。(杨朔《茶花赋》)(拟物)移就与比拟虽同属表达情感的修辞格,但二者是有区别的。(1)比拟是把物或人分别当作人或物来写,重在“拟”,侧重把物“人化”或把人“物化”;移就是从甲物到乙物,移而不拟,侧重体现的是相关事物的修饰语变化,二者不可混淆。柳宗元诗:“凌人古受氏,吴世夸雄姿。寂寞富春水,英气才在斯。”“寂寞”是人的情态,这里移来描写富春水,但富春水仍保持原
5、本属性。而老舍《骆驼祥子》中“风带着雨点,想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寻找”、“乱撞”二词就赋予“风”和“雨星”以人的动作,已把它们当作人来写了。(2)形式上,移就一般以移用此作定语,构成对本体的限定关系,如“仇恨的炮弹”、“金色的希望”、“多情的葡萄”等;而比拟多以表示动作的动词作谓语,与拟体构成主谓关系,如“青山无语”、“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等。所谓拈连,是指借助上下文的语义关连,把上文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手拈来,巧妙地用于下文本来不相配的乙事物上的修辞方式,它常常是把适用于具体事物的动词用于抽象事物,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如:“他们可以承担一个浩大的战争,
6、可以承担重建家园的种种艰辛,可是却承担不了如此沉重的离情。”(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拈连与移就同属于词语的移用,但二者区别也很明显。(1)拈连以上下文的关联为条件,从上面例句可看出,前文的“承担战争”、“承担艰辛”是正常搭配,在末句中,构成拈连的两个词语“承担”和“离情”间的搭配,孤立地看是不合常规的,没有前面两句,这一句就不能成立,而移就不以上下文语义关联为条件。(2)用来拈连的词语一般是谓语动词,而移就所移的一般是修饰语。(3)拈连往往借助上下文联系,将上文描写具体事物的词语拈来,用于下文的抽象事物,而移就是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只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移植来修饰乙事物。——发表于
7、2002.9《语数外学习》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