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081667
大小:11.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7
《求平均数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3.12《求平均数》教学反思刘丰娥《求平均数》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基础上,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充分产生求平均数的需要,进而自主探究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实际问题,体验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教完这堂课后,觉得有以下收获与困惑:一、情境的成功运用。课一开始,我以情境引入,把学生一下子引入了课堂。这一情境的创设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同时也为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法)起到了迁移的作用。在例题教学中,课件出示了“收集矿泉水瓶”的图片,既而我抛出一个实质性的问题:一共收集多少个?平均每人
2、收集多少个?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性。当学生感受到要先求出总数,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讨论或者讲解“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的含义,而是让学生用移一移,或者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数。在此,我把思考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学知识的价值。二、概念的建构认知。本课的大致知识能力层次如下: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应用平均数。从由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并利用动画移动的方法,为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提供了感性支撑,然后,在学生已经学过“总数÷份数=每份数”的基础上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整节课由具体到抽象,由模糊
3、到清晰,由平面到立体,多纬度构建主体化的平均数概念。并在讲解方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渗透:平均数处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能反映整体水平,但不能代表每个个体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认识显得更为深刻和全面。三、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我还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融进课堂,引导学生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利用身边有效的数学资源学习数学知识。但在这堂课教学中,也存在不少问题:1、移多补少,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不能特意引导孩子们去用。(如:1分钟口算7、11、9)2、教学理念
4、出法点不对,巩固练习第一大题:我们班总人数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33厘米。只要孩子理解即可。3、巩固练习帮刘老师算水电费一题,数有点多,计算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师应小结再做,也可让孩子课外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