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079046
大小:1.65 M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5-09
《电荷_电荷守恒定律.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第一章静电场说一说:你所知道的电现象做一做:用身边的物体做一个静电实验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如何?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电荷性质:+_正电荷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2)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不带电)(正电)原子的构成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中性)(负电)(正电)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容易受到外界的作用而脱离原子物体带电方法Ⅰ、摩擦起电实质:电子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对象:解释:物体带
2、电方法物体带电方法例如: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它们在金属内部排列起来,每个正离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振动而不移动,只有自由电子移动,这就使金属成为导体。金属导电机理:自由电子++++----++++----++++----++++----++--++++++------I实质:将金属导体中的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Ⅱ、感应起电物体带电方法对象:金属导体物体带电方法Ⅲ、接触带电接触后再分开+Q接触后再分开Q3QQQ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
3、,接触后再分开,二者将原来所带电量的总和平均分配三种带电方法(2)感应起电: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3)接触起电: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1)摩擦起电: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起电的本质:都是将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移,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并不是创造电荷。电荷守恒定律表述一: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表述二: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元电荷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最小电荷量
4、:电子所带的电荷量元电荷:最小电荷量,用e表示e=1.60x10-19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故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比荷:带电体的电荷量与质量的比静电计(指针式验电器)验电器静电计中金属杆下部的水平轴上装有金属指针,指针可以绕水平轴灵活转动,外面圆筒的底部有接线柱。而在验电器中金属杆的下部悬挂着两片金箔。静电计的外壳一定是金属的,金属外壳与内部的金属杆及金属指针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电容器,它在静电计工作时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验电器外壳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避免气流的影响,它一般是用玻璃制作的。验电器与静电计在结构上的不同+++++
5、++----++验电器思考: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开?解释看到的现象.验电器的主要作用有:(1)检验导体是否带电。(2)检验导体所带电性。验电器与静电计在作用上的不同静电计也称作指针式验电器,这说明它完全具备验电器的各种作用。由于静电计的特殊结构,使得它又具备验电器不能替代的某些作用。(1)定量测量两导体间的电势差。(2)定量测量某导体的电势。课堂练习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这是因为A、空气中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B、空气中的负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C、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橡胶棒上D
6、、橡胶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C2、把一个带正电的金属球A跟不带电的同样的金属球B相碰,两球都带等量的正电荷,这是因为A、A球的正电荷转移到B球上B、B球的负电荷转移到A球上C、A球的负电荷转移到B球上D、B球的正电荷转移到A球上课堂练习B+++++++++++++++++__________________+3、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课堂练习ABCDB4、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
7、的是: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B、1.60×10-19C的电量叫元电荷.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答案:B、C、D.课堂练习5、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带正电,则:A.B、C球均带负电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D.B、C球都不带电答案:C课堂练习6.图中A、B是两个不带电的相同的绝缘金属球,它们靠近带正电荷的金球C.在下列情况中,判断A、B两球的带电情况:(1)A、B接触后
8、分开,再移去C,则A________,B______;(2)A、B接触,先移去C后,再把AB分开,则A_______,B_______.(3)A、B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