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075815
大小:1.12 MB
页数:64页
时间:2020-05-09
《实词一词多义.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词多义四、掌握实词的一词多义所谓一词多义,就是一个词有多种含义。对一词多义的实词,要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又如:“一”字常用义项就有多个。①一人、一桌(表示数目)②古今一也(相同、一样)③六王毕,四海一(统一)④用心一也(专一)⑤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满,全)⑥一至此乎(竟,全)二、一词多义(一)、掌握什么是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本义是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引申义是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指用打比方而形成的新的意义。二、一词多义关于词的引申义词的引申义:词的引申义是从本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二、一词多义关于词的引
2、申义从“深”的基本义发展出来以下的这些引申义:1、深奥、深刻,深入。如:道理很深2、深厚。如:友谊很深3、时间久。如:夜深人静4、浓,重。如:颜色太浓“深”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二、一词多义关于词的比喻义词的比喻义:词的比喻义也是一种引申义。但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段,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把它独立出来和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形式。它使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如:地下工作——点滴经验——冻结资金——乱扣帽子——“地下”比喻隐藏在敌人的势力范围内“点滴”比喻零星的、微小的“冻结”比喻阻止流动或变动“帽子”比喻罪名或坏名义比喻义①手足情深,
3、焉能或忘本义“手和脚”,比喻义“兄弟”“党羽”。③草菅人命,纵横乡里本义“野草”,比喻义“不值得珍惜的事物”。二、一词多义掌握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1、连锁式。即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逐步延伸开来。例如: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2、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无物以相之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二、一词多义(二)、掌握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2、辐射式。即词的引申义环绕一个中心,而从不同的方面展开,例如: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本义
4、“对男子的美称”引申义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胜不敢复相士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不难看出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二、一词多义(三)、音不同,义不同。此类多为多音多义词。如“属”读shŭ,意思可以有: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在骨髓,司命之所属不者,若属皆为所虏读zhŭ,意思可以有:衡少善属文属予我作文以记之二、一词多义(四)、掌握一词多义演变的联想方法1、类似联想2、接近联想3、对比联想懂得一词多义的演变时不同的联想方法可以从看似孤立的一词多义之间找到一定的联系,以便根据上下文意,选出正确义项。二、一词多义(五)、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
5、中,其词性不同,词义也就不同。例如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以上例子说明,必须根据上下文去选择多义词在句中的正确义项。其次要养成平时多积累的习惯,只有储存的词汇丰富了,才能在运用中熟能生巧。2004湖南:升、和、狎、阴多义词明年、适、同日而语、南面古今异义2005湖南:游、悉、怪、缪多义词斯文、上下、磨灭、势利古今异义2006湖南:齿、陈、间、薄多义词2007湖南;害、体、倡、度多义词2008湖南:指、素、回、持多义词一词多义是汉语词汇中的普遍现象,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最多,也是较难掌握的一项。如何掌握一词多义呢?①要有所侧重,要记某个
6、词在文章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义项。例如“负”在文言文中的常见义“败”(“胜负之数”),“倚仗”(“秦贪,负其强”)“辜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承担”(“宁许以负秦曲”——此处使动用法)“背”(“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弃”(“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等义。应侧重记“倚仗”、“承担”等义项。②只记多义词的若干义项还不够,还必须“因文定义”。从工具书和注解中选择某个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就是如此。“橹”这个词在教材中出现过两个义项:“船桨”和“盾”。“樯橹灰飞烟灭”“樯”(帆)并列,自然指“桨”(再借指战船),“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为描写战况,“橹”就指盾牌了。
7、“修橹轒辒”(《孙子·谋攻》),“泰山为橹”(司马相如《上林赋》中“橹”却又是“望楼”(古代瞭望敌情的建筑)的意思了。“黠”“聪明”、“狡猾”一褒一贬“里胥猾黠”“齐武成帝子琅琊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一.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见文言实词;二.推断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三.通过掌握文言实词的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来解决实际问题。做题总原则:因文定义考点解说:“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