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05321
大小:3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16
《文学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伤悼文学的衰落与南朝文学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文学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伤悼文学的衰落与南朝文学的演变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内容提要】宋齐梁陈是伤悼文学与文学生命主题渐趋衰弱的时期。南朝伤悼文学的衰落表明,南朝士子文人不仅放弃了治世、济物的理想,而且生命死亡的意识也已淡薄,逐渐沉潜于感性的物质化的世界中,南朝文学也主要表现感性化、物质化的世界。一刘宋时期是伤悼文学及文学生命主题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魏晋是一个人的生命意识普遍觉醒的时代。乱离的社会现实,大量生命的非自然死亡,唤醒了人的生命意识,激发了人们对生命自身的关注,对人生价
2、值的思考,伤悼文学在魏晋至为兴盛。刘宋时士子文人承袭魏晋,还时有以诗文来叙写伤悼之情,这在史书中仍有记载,从当时文人的创作情况来考察也可见出。谢灵运有《庐陵王诔》、《庐陵王墓下作诗》叙写庐陵王义真被害的悲痛之情,颜延之除有诔作抒写伤悼,还有《除弟服诗》、《祖祭弟文》,伤悼其弟。鲍照有《伤逝赋》,伤悼生命的亡逝。江淹是历经宋、齐、梁三朝的作家,在刘宋时期,他有不少伤亲悼友之作。据俞绍初、张亚新《江淹集校注》,江淹《伤友人赋》、《伤爱子赋》、《恨赋》、《知己赋》、《悼室人十首》、《伤内弟刘常侍》等诗赋皆作于宋明帝泰豫元年(公元472年)至齐顺帝升明元年(公元477
3、年)期间。刘宋时期伤悼类作品的数量虽不能和魏晋相比,但这些作品依然抒发着对生命之死的一份真切的伤悼之情,这里以江淹的这类作品为例。江淹伤悼类作品一部分为悼友之作,如《伤友人赋》为伤悼其友袁炳而作。赋先写袁炳之博学明敏,然后叙二人间交谊并由此抒发个体的怀悼之情,情感结构有似于魏晋交游之诔。江淹同时还作《袁友人传》以表达其哀悼,此传简叙袁炳生平,并抒悲怀:“与余有青云之交,非直衔杯酒而已。嗟乎!斯才也,斯命也,天之报施善人,何如哉!何如哉!”语不雕饰,直呈作者内心之沉痛哀恸。江淹还有不少伤亲之作。《伤爱子赋》是伤悼其“涉岁而卒”的幼子江艽,此赋凄凄叙说江艽生之神俊
4、及对其寄予的一份期冀,抒写作者内心无限的悲哀及欲排不能的内心悲痛,触物而悲,缘思而泣,即景即情,惋至悲切。江淹幼子卒后不久,妻子又离他而去,江淹作《悼室人十首》叙写内心之哀怀,或即景即情,情依景发,或缘情写景,借景抒情。诗首篇开头“佳人永暮矣,隐忧遂历兹”,斩截而起,直呼生命伤悼中那份永远的悲痛,悲情喷涌而出。然后以景写情,日月无华,树鸟有恨。在诗里,桐叶流碧、蕙草吐芳,兰草芜茂,思鸟悲鸣,以艳丽之景叙写悲情,真切地表达了对美丽生命亡逝的悲痛。青春,美丽,生命之花是那样的艳丽,却突然凋落,于是艳丽之景也显得凄冷。对亲友亡逝的悲悼与作者对生命的悲慨有着密切的联系
5、。江淹有《恨赋》,赋开篇曰:“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人生到此,天道宁论!”直陈生命死亡之残酷。然后接着叙写了秦始皇、赵王迁、李陵、昭君、冯衍、嵇康等人之死。人的生命,尽管有种种表现情态,却终闭骨泉里,“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陇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春草秋风,沧海桑田,面对生命的死亡,谁能无恨?这份对生命的悲慨与江淹伤亲悼友之作叙写的悲情,很显然是相通的。江淹对生命的死亡仍有着清醒的认识,仍存有一份挣扎与悲怨。而从刘宋时文人作品中,如鲍照《松柏篇》、谢灵运《豫章行》、谢惠连《却东西门行》等,我们也确还能不时
6、感受到一份生命作为时间存在的生命忧虑。入齐以后,江淹已无表达生命伤悼主题的作品,而萧齐后,伤悼性作品已是百无一见,趋于衰歇。或由此,钱志熙《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对文学生命主题的论述便结束于刘宋。《南史?刘怀珍传》附《刘传》载:“(刘)之疾,尽心救疗,及卒哀伤,为之诔,又著《悲友赋》以序哀情。”诔、赋皆已不存。《全梁文》卷二十三辑录萧子范《伤往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有任《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何逊《哭吴兴柳恽诗》、吴均《伤友诗》、沈约《悼亡》、《怀旧诗九首》及萧子良、萧子隆经刘墓作诗和沈约、虞炎、柳恽、谢的和诗。这些诗或抒发亲友亡去的哀伤,如:“去
7、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沈约《悼亡》)在哀伤之情的抒发中仍有一份生死之感发;或叙写对亡友的怀念:“长史体闲任,坦荡无外求。持身非诡遇,应物有虚舟。心从朋好尽,形为欢宴留。观宴未终毕,零落委山丘。”(沈约《怀旧诗九首?伤王谌》)在颂述亡友中,也还存在生命之死的感恨。但与刘宋前伤悼作品相比,一是数量更少,一是这些作品生命的悲情淡化了许多,也少了一份生命强烈的挣扎与跳跃,生命的亡逝留下更多的是一份怀想。与此紧密相联,入齐后,作品中已很少表达对生命
8、作为时间存在的思考和悲忧。二沈德潜《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