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04378
大小:3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16
《政治政治哲学毕业论文 解构主义政治哲学的语言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政治政治哲学论文题目:解构主义政治哲学的语言特色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通过阅读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发现,德里迭的语言游戏只是他的解构主义策略,他真实的用意是向一切事情发问,向一切自以为是的东西开刀,彻底颠覆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中的理性主义、逻辑中心主义、语音中心主义、主体中心主义、神学中心主义以及各种变种。他通过频繁借用“幽灵”一词,运用比喻和各种隐喻的手法,一方面充分地展现他灵活生动的文风,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与传统彻底决裂的决心。由此看出,德
2、里达的解构主义饱含着他的政治理想、伦理关怀和对正义的不懈追求。因此,解构主义无疑就是他的政治哲学。 关键词:解构主义;《马克思的幽灵》;中心主义;政治哲学;伦理关怀 一、语言的隐寓、比喻和转喻展现生动的文风 德里达的语言所显示的文风,典型地表达了他思想的特征和与传统决裂的决心,他在其中所要展现的,不仅是他思想的灵魂,更是一场无尽的革命。2004年,德里达在接受《世界报》采访时说:“如果说,我创建了我的文字,我会把它变成一种无尽的革命。在每一种处境中,都必须创立一种展示的模式,发明特殊事件的法则,关注被设定或被欲求的方向。同
3、时,必须说明,这种文字会限定读者,读者将学会阅读(经历)文字,懂得此外,这在习惯上是不容易被接受的。人们希望它能再生,被别样地规定:比如,这些没有融合的诗歌在哲学上面的嫁接,或某些语言的换喻、不定和技巧的用法——很多人在模糊阅读,而对纯粹逻辑必然性一无所知。” 这是德里达,他创建他的文字,他的文字打破了像许多学者那样的“大话式”的宏伟叙事,他挥洒自如地玩弄着文字游戏,是一个“喜欢用反常的句式和表达来造成后现代文本效果的哲学家”。初读《马克思的幽灵》,德里达口头语式的游戏语言似乎会让人觉得轻松,然而越往下读阅读者就越会不由自主地跟随
4、其思考,而且阅读其文字不但不会因为他的游戏式语言文字而感觉轻松,相反读者必须边读边认真地思考他的文字,确切地说是经历他的文字。如果仅仅是经历文字的话,读者还是可以跟随他的语言文字的步伐前行,可是作为西方解构主义一代大师的德里达,他的文字中似乎跳跃着一个个活的灵魂,各种文本穿梭互用,不同的概念信手拈来,在他手里就像一个熟练的杂技演员,令人眼花缭乱地在活动中被巧妙地串成一体。如此看来,德里达不是在写他的文字,而是在“生活着”他的文字,“他的文风中所展现的,是他的生活方式。” 除此之外,阅读德里达需要特别丰富的背景知识,譬如政治批判、翻
5、译、语言、哲学史、历史政治、现象学、社会、文化批判等,开始阅读时感觉他就是在东拉西扯地讲一种他学术圈子里的话,更进一步来说,他是在讲他自己的话,没有相关的知识背景的话,读他的书真是令人云里雾里。而且,他所操持的这种“解构语言”,似乎是不着边际,无中生有,声东击西。只有当你进入了作者的语境,领悟了作者尖刻、幽默的语言风格,你才能体会他淋漓酣畅、潇洒自如地挥洒着他那犀利的批评讽刺的笔触时的痛快,一层又一层的解构剥离,以其人之矛攻其人之盾,如此来针对《马克思的幽灵》中的幽灵围剿战,可以说是恰如其分,他针对“幽灵”的隐喻和比喻手法,真正是令
6、人心领神会地叫绝。 二、正义的理想使德里达看见马克思的“幽灵” 《马克思的幽灵》是德里达一部至关重要的著作,具有阶段性意义,它的出版曾引起过一场关于解构主义政治的激烈辩论,整部著作都针对未来的正义的问题,该书是从这样神秘的开场白打开的:“有个人,您或者我,……‘最终,我当然希望学会生活。’……‘学会生活’:多么奇特的一个警句。谁去学?向谁学?教会人怎样生活,但向谁教?……”学会生活,“对于一个被认为还活着的生命而言,‘我们当然希望能学会生活’,这实在是一个奇特的承诺,它尽管不可能却又相当必要。它没有任何意义,也不可能是公
7、平的,除非它能和死亡达成协议。我的死亡也好,他人的死亡也好,都是一样。”学会生活,只能在生与死之间进行,既不是仅在生中,也不是仅在死中(NEitherinlifenorindeathalone),学会生活最终只能在生与死的临界点上,在生死的边缘上,“因此,必须对鬼魂有所认识”,“学会和鬼魂一起生活”。 学会生活,“向另一个人且是通过死亡来学”,因而必须和鬼魂交谈,必须对鬼魂有所认识,于是“鬼魂”便在德里达的文字中出场了。但是德里达真正的用意是借鬼魂来隐喻,“如果我打算详尽地谈论鬼魂、遗传和生成或鬼魂的生成……谈论某些既不在场、当下
8、也无生命,某些既不会向我们呈现、也不会在我们的内部或外部呈现的其他东西,那就要借用正义之名。”但是正义不会在场,而且永远也不会出场,“在那里有的将只是法律”,但是法律虽然借用了公正的名义,事实上也不可能代表正义,正义是某种永远不可能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