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第二轮导练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第二轮导练复习教案

ID:5502888

大小:40.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7-12-15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第二轮导练复习教案_第1页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第二轮导练复习教案_第2页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第二轮导练复习教案_第3页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第二轮导练复习教案_第4页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第二轮导练复习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第二轮导练复习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第二轮导练复习教案第一部分 古诗阅读专题一 诗歌赏析 第1时 鉴赏诗歌的形象与思想感情 第2时 鉴赏诗歌的语言与表达技巧 第3时 对照式鉴赏 第4时 作突破一 审题专题二 言阅读 第时 言断句 第6时 言翻译 第7时 散类阅读 第8时 史传类阅读 第9时 作突破二 点题专题一 诗歌赏析考情分析湖南近三年高考诗词考点分析一览表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第二轮导练复习教案第一部分 古诗阅读专题一 诗歌赏析 第1时 鉴赏诗歌的形象与思想感情 第2时 鉴赏诗歌的语言与表达技巧 第3时 对照式鉴赏 第4时

2、 作突破一 审题专题二 言阅读 第时 言断句 第6时 言翻译 第7时 散类阅读 第8时 史传类阅读 第9时 作突破二 点题专题一 诗歌赏析考情分析湖南近三年高考诗词考点分析一览表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第二轮导练复习教案第一部分 古诗阅读专题一 诗歌赏析 第1时 鉴赏诗歌的形象与思想感情 第2时 鉴赏诗歌的语言与表达技巧 第3时 对照式鉴赏 第4时 作突破一 审题专题二 言阅读 第时 言断句 第6时 言翻译 第7时 散类阅读 第8时 史传类阅读 第9时 作突破二 点题专题一 诗歌赏析考情分析湖南近三年高考诗词考点分析一览

3、表年份体裁考查内容考查角度朝代作者诗题2009绝句和词宋、金秦观元好问《三月晦日偶题》《点绛唇》1鉴赏诗歌思想内容。2鉴赏诗歌表达技巧。2010词宋陆游《好事近》1理解诗歌语言、表达技巧。2理解诗歌思想情感。2011绝句元末明初高启《春暮西园》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或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等,任选一个角度。命题特点1从时代看,以唐宋为主,可能涉及明清等。2.从作者看,多为名家,也重视非名家的名作。值得说明的是对名家的考查多为其非名作。3.律诗绝句为首选,且律诗、绝句是考查的主体,也兼及词、古体诗。从题材看,写景、抒怀、羁旅、

4、送别、慨世、咏物、哲理为选材重点。4.2009年前比较注重两首诗词的比较阅读鉴赏,从2010年才转为单首诗词的考查。从题型看,全为鉴赏、评价、分析的主观题。2012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可能仍将是分点设置,一首诗拟2道小题,一个题侧重于考查局部(手法、关键词、情感等),另一个题着眼于几个方面的综合。.复习范围上应以诗为主,词、曲次之;2012年的高考,必须注重诗歌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表达技巧的复习,在尽可能大的范围里,选择那些语言优美、意蕴丰富、爱国情怀、离别思念的诗篇提升应考能力。第1时 鉴赏诗歌的形象与思想感情典例导练(1

5、)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水的悠然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学作品的形象及评价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对于第一问,诗歌描绘的画面,可以通过对四句诗的理解分析加以概括,难度不大。第二问,考查诗歌表现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该诗不同于一般的贬谪诗,曾自号“醉翁”的欧阳修并没有

7、耿耿于怀,怨天尤人,郁郁寡欢,而是寄情于水,悠然自乐。第1时│典例导练具体答题时,考生不但要细读诗歌,慢慢咀嚼,抓住“蛛丝马迹”,设身处地,合理推断,留意注释中是否有时局背景的介绍,了解诗人的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还应根据平时积累,进行综合思考,大胆推断,谨慎求证。对于本题而言,一些考生一看到注释中说“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就简单地判断该诗表达的是郁闷伤感的情怀。出现错误的原因,一是没有认真解读诗歌,二是没有利用初中教材中《醉翁亭记》所接触过的相关知识。(2)  【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

8、;虚写中的春意,以及溪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已经明示“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考生答题时,就要分别指出三、四句中的实写、虚写内容,并简要回答出虚实结合所起到的具体作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