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01059
大小:1.10 MB
页数:94页
时间:2017-11-14
《cyl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主要内容一、细菌的分类的意义二、临床微生物室的任务三、病原学检查标本的采集原则四、临床常见标本的病原学检验及报告单解读五、人体各部位常见正常菌群六、医学文献中常用微生物专业名词抗生素时代感染仍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如果说抗菌药物的出现是人类第一次征服病菌,细菌耐药性则是对人类智慧的又一次严峻挑战。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微生物的一种天然抗生现象。解决细菌耐药问题,不能单纯依靠开发抗生素,因为许多细菌耐药性是在和抗生素接触过程中产生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降低耐药菌
2、增长率,有效控制耐药菌感染、减少耐药菌交叉感染、降低院内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以及延长抗生素的使用寿命.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2008〕48号通知(一)对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有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二)对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该慎重经验用药。(三)对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该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四)对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该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ISO15189的技术要素部分将实验室检验全过
3、程质量保证分为三部分,即分析前质量保证;分析中质量保证;分析后质量保证。☆卫生部颁发的[卫医发(2006)73号]《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第十五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有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制定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储存、标本运送、标本接收等标准操作规程,并由医疗机构组织实施。成功治疗感染症因素‧成功分离病源菌–标本收集、运送、保存–标本处理方法–检验医师专业知识‧医师判读病源菌培养结果‧选择适当治疗方法研究表明,分析前和分析后是当代检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报道,有93%的实验室误差来自分析前,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
4、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标本采集的规范化是微生物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标本规范化采集的重要性正确采集、处理与运送细菌培养的标本直接关系到致病菌培养的正确性与阳性率的高低,是临床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标本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诊断结果的正误,不当的标本可导致假阴性、假阳性结果的出现,因此标本采集与处理的规范化是准确、及时地向临床提供重要的临床感染信息的基础。好的微生物检验标本可提升实验室工作效率及病患照顾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国内微生物标本的采集目前存在的问题:标本送检率低从全国来
5、看,抗感染治疗前,送检相关标本可能只占应送标本的一半左右,与抗菌药物应用率之高形成鲜明的反差。一些医师在经验性治疗受挫后方送标本,此时已失去阳性培养的机会。标本有缺陷正确收集各种临床标本,关注特检标本采样与送检的方法和条件,是完成病原学诊断的先决条件。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的交流沟通不够※医护人员对于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要求和注意事项不甚了解※制定SOP:采集时机采集部位采集频率(采几次)样本量采样部位的消毒处理标本保存与运送等一、细菌的分类及命名1、细菌分类对临床工作的指导意义★对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感染疾病中感染
6、源的确定和患者血清中抗体的评价★已有固定分类的标准菌株可用于对诊断试剂盒或自动化仪器的开发或评价★新菌株的发现★促进世界临床的医学交流2、细菌分类方法★细菌属原核生物★依据细菌的生理特性、生物化学特性分类★依据遗传物质的特征分类★依据抗原结构、噬菌体、细菌素分类3、细菌的命名★分类法则:门、纲、目、科、(族)、属、种、亚种(型、群)★命名原则和细菌名称组成:细菌学名世界通用,属名+菌种名;各国翻译成自己的语言—通俗名,汉语为菌种名+属名4、临床常见菌属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奈瑟菌属李斯特菌属、丹毒丝菌属、棒状杆菌属、诺卡菌属
7、、莫拉菌属、分枝杆菌属、需氧芽孢杆菌属、肠杆菌科、弧菌属、气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伯克霍尔德菌属、嗜血杆菌属、巴斯德菌属、鲍特菌属、布鲁菌属、军团菌属、丙酸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真菌金黄杆菌属、寡氧单胞菌属二、临床微生物室的任务1、建立正确、快速的检验方法2、与临床科室密切联系3、承担医院感染学监测4、结合临床开展科研工作5、加强自身实验室建设三、病原学检查标本采集原则1、生物安全★每一份标本都可能是传染源,收集标本时要做好防护。★标本容器必须防渗漏。★严禁将针头暴露的注射器送到实验室,应将注射器中的标本注入无菌密封的试管
8、,或将针头用无菌塞子堵住,放在一个密封的、防渗漏的塑料袋中。★严禁将渗漏的标本容器送往实验室,应及时向临床医生通报容器渗漏,并解释如何继续处理及告知可能会出现的生物安全问题,要求重新采集标本,将渗漏容器消毒后丢弃。微生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