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009005
大小:4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6
《全反射教学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全反射》探究试验教学案例 单位:湖南炎陵一中学 作者:凌汉华一、 教学内容:高级中学课本(必修)第二册第189页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通过全反射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全反射知识解释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与合作精神,及唯物主义辨证思想。三、 教学重点:1.全反射现象和全反射现象产生的条
2、件;2.全反射实验设计四、教学难点:(1)临界角;(2)全反射实验设计【教学过程】 (一)、实验设疑引入 教师演示实验: 两支相同的试管,一支是空的,一支装有水(为了区别两支试管,在装有水的试管上标上标签)把它们同时放入水中,观察水中的那部分试管壁有何不同?(用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 提出疑问:为什么空试管壁看起来如此明亮?(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全反射”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便可解开心中的疑问。 (二)、新课教学 1、建立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的概念 师:由上节课知识可知,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3、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这是因为水与空气的什么光学性质不同?(课件演示动画,变抽象为具体) 由此引出(课件展示): 两种介质中折射率相对较大的叫光密介质 两种介质中折射率相对较小的叫光疏介质 例如:水、空气、玻璃三种介质。水相对空气是什么介质?水相对于玻璃是什么介质?(由此加深对“相对”二字的理解) 2、实验探索 2—1:全反射现象 提出问题:光照到透明物质界面时是否总是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课件展示) 学生实验探索:用烧瓶、混有少量牛奶的水、激光笔做实验来解答这一问题。(两人一组做实验) 逐步启发学
4、生设计出实验方案(可在课前预习中让学生思考,再在上课时让他们提出自己的方案,并进行讨论) (1)光从空气→水中; 看到那些光线?逐渐改变入射角,这些光线是否会消失? (2)光从水中→空气; 先以较小的入射角入射,可看到那些光线?然后从零度逐渐增加入射角,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度和强度怎么变化?那种光线会消失? (学生兴趣高涨,实验过程中积极讨论,合作。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并加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但因为学生层次不同,在实验中应进行一定的指导和提示,并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根据现象进行讨论、总结。) 由实验
5、结果,启发学生慨括全反射现象的定义,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课件展示:全反射现象——光照到透明物质界面,只发生反射而不发生折射的现象。 全反射产生的条件 1、由实验结果分析: (1)光从空气→水中,是否能发生全反射?(不能发生) (2)光从水中→空气,是否能发生全反射?(能发生) 慨括出全反射的第一个条件(: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课件展示) 2、问:光从水中→空气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全反射吗?学生回答:光从水中→空气时,入射角要增大到某一角度才发生全反射。(指出这某一角度叫临界角)概括发生全反射的第二个条件(:入射角大于或等于
6、临界角)(课件展示) 验证:实验演示半圆形玻璃砖的全反射现象。(用激光束作光源,现象明显。) 2—2、让学生由实验慨括出临界角的定义: (折射角等于90º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 临界角的计算 问:玻璃和水的临界角是否相同?临界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如何计算?(课件展示) (由习题引出公式):光从某种折射率为n的介质进入空气,入射角恰好等于临界角时,折射角多大?怎么求临界角? 由学生推导:由折射定律n=sin90º/sinC,得出 sinC=1/n 3、解释现象(课件演示) (1)启发学生运用全反射的知识解
7、释课前实验中看到的现象:为什么水中的空试管壁看起来很明亮?(课件展示)运用课件展示空试管的全反射现象,分析其原因。 (2)海市蜃楼 (课件演示)运用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 (变抽象为具体、使之形象生动) 4、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多媒体演示)光通讯——演示光导纤维传光原理-—分析原因——光导纤维传像现象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堂反映好,学生积极配合) 5、学生实验设计 (1)运用烧杯、混有少量牛奶的水、试管、激光笔创造条件演示出全反射现象。有几种方案?请用实验演
8、示(请学生上讲台演示)思考: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