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教案).doc

涉江采芙蓉(教案).doc

ID:55007219

大小:25.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4-26

涉江采芙蓉(教案).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涉江采芙蓉(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涉江》教案(高皓)一、简介《古诗十九首》,它是古代抒情诗歌的典范,古人给予了它很高的评价。为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但并无作者姓名。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中。它代表了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做题目。诗歌反映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情景交融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般的平常语句,融为一体,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钟嵘在《诗品》中评价它是“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赞它“实五言诗之冠冕也。”二、分析1、 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2、 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 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明确:这

3、是环境描写,生长了美好兰草的水滨,形象美好,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3、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提示:“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4、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

4、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5、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想爱却不能相守,黯然的心情令人消魂,这种分离是不同于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个是永久的分离,一个是距离产生美的感触。6、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明确: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

5、不尽,余味悠长。三、探究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游子思归乡(还顾,旧乡)采芙蓉者=环顾者虚实相生:主人公是游子,“涉江”和“采之”两句为想象之景,想象自己涉江采芙蓉要送给心爱的人。思妇盼归人(所思,远道),江南民歌谐音“芙蓉”为“夫容”虚实相生:“环顾”一句,想象男子在远方的状态。明确:“虚实相生”之美例: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诗歌最后一句,虚实结合,自己思家想象出来的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思念自己,以己度人,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乡愁。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生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构思精巧别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