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003138
大小:41.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4-26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应用举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数学学案必修5课题§1.2应用举例学案编写人:周茗审核人高一数学组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熟悉方位角,仰角,俯角等定义。2.过程与方法:培养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有关距离,高度,角度测量问题难点:数学建模方法过程【自学部分】探究一:知识梳理1.基线的定义:在测量上,我们根据测量需要适当确定的线段叫做.一般来说,基线越长,测量的精确度越高.2.方位角:指从正北方向线按方向旋转到目
2、标方向线所成的水平角.如图中的A点的方位角为α.3.仰角和俯角:与目标视线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线方时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线方时叫俯角.(如图所示)4.坡度:斜面与地平面所成的角度。5.视角:由物体两端射出的两条光线在眼球内交叉而成的角问题1.从A处望B处的仰角为α,从B处望A处的俯角为β,则α与β的关系为( )A.α>βB.α=βC.α<βD.α+β=90°问题2.若点P在点Q的北偏西45°10′方向上,则点Q在点P的( )A.南偏西45°10′B.南偏西44°50′C.南偏东4
3、5°10′D.南偏东44°50′探究二:阅读教材P11例1思考在平面几何中,两点间的距离就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长.对于不可以直接度量的两点间的距离,通常用什么办法进行计算?【研学导学】探究三:阅读教材P11例2研究两个不可到达点的距离测量思考: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BAC=∠DBC=45°,∠DAC=75°,∠ABD=30°,且AB=,你能求出CD边的长吗?探究四:阅读教材P13例3例4例5研究测量高度的问题探究五:阅读教材P15例6研究测量角度的问题【验学达标】1.如图所示,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一测量者在A的同侧,
4、在A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为50m,∠ACB=45°,∠CAB=105°后,就可以计算A、B两点的距离为( )A.50mB.50mC.25mD.m2.如图,为测一树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A、B两点,从A、B两点分别测得望树尖的仰角为30°,45°,且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60m,则树的高度为( )A.30+30mB.30+15mC.15+30mD.15+3m3.甲船在A处观察乙船,乙船在它的北偏东60°的方向,两船相距a海里,乙船正向北行驶,若甲船是乙船速度的倍,则甲船应取方向__________才能追上
5、乙船;追上时甲船行驶了________海里.4.如图,为测量河对岸A、B两点的距离,在河的这边测出CD的长为km,∠ADB=∠CDB=30°,∠ACD=60°,∠ACB=45°,求A、B两点间的距离.【知识总结】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1、分析:理解题意,画出示意图2、建模:把已知量与求解量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3、求解: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有顺序地解这些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4、检验: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哈五十八中学“三学一验”对对课堂导学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