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002687
大小:9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复习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掌握作者和作品、重点的文言词语。2.能简单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3.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一、填空(文学常识)1.孟子,名。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2.《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孟子》、、、并称为“四书”。二、课内重点1.试着给下列字注音:夫 () 郭() 粟() 寡 () 戚 () 畔()1.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故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2、天下 顺之。2.看注释,试译全文,解释加点字: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3.翻译下列句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三.课文重点理解内容1、划出文中的排比句,说说其作用。2、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什么结论?3、“人和”的实质是什么?4、本文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四.巩固练习1.孟子,名______,字______,是______时代人,他是孔子以后的_________。《孟子》是一部记录___
3、______的书。2.《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一组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第2页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对“得道者多助”的理解正确的是( )A.能搞好内部团结的君主,他帮助支持的人就多。B.能讲明正确道理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C.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
4、多5.文中的“道”与下面哪个词中的“道”意思相近A.道德 B.道歉 C.道路 D.王道6.“战必胜”的根本原因是(原文)______________7.这篇文章论述的中心意思是( )A.民心所向,上下团结,则战无不胜。B.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界限,管理百姓。C.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巩固国防。D.不能靠武力的强大,威慑天下。8.解释一词多义: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2、得道者多助()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池非不深也()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9.翻译下面句子:(1)故曰,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五、拓展提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从上
6、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4、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5、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第2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