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生命历程视角下“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及其对策-论文.pdf

动态生命历程视角下“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及其对策-论文.pdf

ID:54983329

大小:234.8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7

动态生命历程视角下“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及其对策-论文.pdf_第1页
动态生命历程视角下“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及其对策-论文.pdf_第2页
动态生命历程视角下“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及其对策-论文.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动态生命历程视角下“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及其对策-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改论坛动态生命历程视角下“留守//JL童’’的社会适应问题及其对策徐礼平(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人文社科部,广东珠海519041)[摘要]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以往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大都基于静态和共时态的视角,忽略了“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的动态生命历程。在动态生命历程视角下,不同生存境遇的“留守儿童”可能存在着严重和复杂的心理适应、学习适应、文化适应及社区适应等社会适应问题。应通过构建政府、家庭、学校、社区“四维一体”的联动机制,不断促进“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性能力。[关键词]留守儿童;社会适应;动态生命历程;联

2、动机制[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一l477(2014)05~000l—O3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形成了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据报道,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6102.5万。口随着时间的推移,此规模还将持续扩大。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然而,以往的研究大都基于静态和共时态的视角,忽略了农民工及其“留守儿童”子女的动态生命历程,尤其是农民工流动和“留守儿童”自身流动的两个复杂维度。I2事实上,多数农民工在城市居无定所或条件较差,或频繁往返于城市与农村之间,或流

3、动于不同城市择业就业,其“留守儿童”子女也会经常往返于其所在的城市和户籍所在地之间。在农民工流动和“留守儿童”自身流动的交互作用下,“留守儿童”的身份会反复地发生转化:“留守”、“流动”和“非留守”。当然,其中的任何一种身份或境遇都仅仅是个体生命历程中某一时段的属性。_2]也正是因为“留守儿童”反复的身份转化和动态的生存境遇,导致其社会适应问题更为复杂。对此,本研究将从“留守儿童”动态生命历程的视角,探讨其社会适应问题,为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一、动态生命历程视角下“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分析1.心理适应问题社会心理学观点认为:当所处的社会环境

4、发生改变时,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变化0[33由于传统意义“留守儿童”群体心态的脆弱,进入城市后的“优越环境”令其思想冲突明显,极易产生非理性的情感和认知,变得更加自卑、退避、失落,进而加剧了与社会或周围环境不适应的可能。此外,部分儿童在充分感受和体验城市所带来的便利后,却再次返回农村,过着与城市相差甚远的生活,如零花钱少、生活不便、饮食较差等。这些又在“留守儿童”内心形成强烈反差,甚至导致心理失衡,出现诸多负性情绪。负性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宣泄,势必导致其心理适应问题的恶性循环。2.学习适应问题学习适应是指主体根据环境及学习的需要,努力调整

5、自我,以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心理与行为过[收稿日期]20t3—10—08[基金项目]贵州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12GZZC32);珠海人文医学研究基地“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01);珠海市金湾区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04)。[作者简介]徐礼平(1985一),男,江西新建人,硕士,讲师。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年第5期程。Ⅲ4]影响个体学习适应有多方面的因素,除个体自身因素外,家庭因素(如家庭结构、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父母职业性质、家庭氛围、子女个数)、学校因素(如学校性质、师资队伍情况、教学设施、课程和相关内容、管理与服务)等都是非

6、常重要的因素。在动态生命历程视角下,“留守儿童”在不同生存境遇下的学习适应问题较为明显。受家庭因素和教育水平的影响,不少“留守儿童”不会说甚至听不懂普通话,进入城市后存在严重的交流障碍,学习效果较差,学习适应问题突出。同样,城乡课程及相关内容的差异也致使不少“留守儿童”不能很好地适应城市的学习环境,如城市学校基本都开设了英语、音乐等课程,而大多数农村学校并未开设这些课程。此外,“留守儿童”的动态生命历程导致其频繁择校,学校氛围、教育环境、教学模式以及人际关系的变化,都会影响其学习适应的良性发展。3.文化适应问题,在动态生命历程视角下,“留守儿童”将不可避免地接

7、触城市社会文化,并由此产生互动。在与城市社会文化的互动过程中,“留守儿童”可能会对新文化的价值观、行为规范、社会规则产生认同,而对母体文化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社会文化具有保留或扬弃。“留守儿童”适应城市社会文化的过程,从某种度上讲又是逐步解构原有母体文化的过程,即母体文化被城市社会文化同化的过程。对“留守儿童”而言,固有的母体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妥协与平衡,是需要经历诸多考验的,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行为过程。在动态生命历程中,留守儿童或被父母带到所务工城市,在历经数年或数月后返回农村。毋庸置疑,这些“留守儿童”在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均会出现一

8、些不适应。4.社区适应问题动态生命历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