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doc

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doc

ID:54968220

大小:4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5

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doc_第1页
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doc_第2页
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4全球性大气环流(第一课时)(兰州二十一中郭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和季节性移动规律。2.能力目标: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图上理解并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3.德育目标: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热量与水量平衡起重要作用,并影响各地的天气与气候,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渗透、制约的辩证关系。理解季风环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过程、分布特点和季节性移动规律。教学难点三圈环流形成教

2、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教辅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是热力环流,它所发生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小区域,比如城市的热岛效应、海陆风、山谷风等,也可以是一个大区域。就全球性而言,是否存在这样的环流呢?它又是如何形成的?这就是本节课咱们学习的内容。〔讲授新课〕2.4全球性的大气环流〔板书〕一、大气环流1、定义: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式。2、作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促进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二、三圈环流:〔讲授〕1、单圈环流〔动态过程演示:以北半

3、球为例〕为简化起见,考虑三条假设条件:假设:①地表均一②地球不自转③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低高高低极地高压带赤道低压带赤道因纬度低,太阳高度大而终年炎热,大气因受热膨胀上升,两极因纬度高,太阳斜射而终年严寒,大气冷却收缩下沉。进而在赤道与两极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讲授〕2、三圈环流〔动态过程演示:以北半球为例〕假设地表性质均一,但考虑地球自转,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为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分析〕①关于低纬环流赤道大气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赤道低压带;赤道上升气流到达高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

4、极上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转西南风再到西风。结果在30°N附近上空堆积因重力下沉,在30°N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在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一部分气流流向赤道低压带,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东北信风带。这样在赤道与30°N之间就形成低纬环流圈。②关于中高纬环流在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还有一部分气流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盛行西风带(西南风向),与此同时,在近地面从极地高压带向南流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极地东风带(东北风向)。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60°N附近相遇,形成上升气流,在近地面形成副

5、极地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到高空分别流向副高与极高上空,补充其下沉气流。这样在30°N与北极之间分别形成中纬环流圈和高纬环流圈。〔分析〕三圈环流〔结果〕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三低四高六风带。赤道低压带中纬西风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低纬东风带〔指导学生观察回答〕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位置与分布规律。〔学生动手训练〕利用左右手来判别南北半球的风向偏转,同时观察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总结〕①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并且气压带以赤道为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②风带风向在北半球中低纬呈“S”型。〔学生活动〕补充南半球的气压带与

6、风带分布。〔指导分析〕气压带的成因①赤道低压带与极地高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空气运动而形成的,属热力原因。②副热带高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是由于大气运动引起空气质量变化而形成的,属动力原因。〔讲授〕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动态过程演示:以北半球为例〕{学生分析}:引起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主要原因,〔结果〕:是由于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往返移动。具体来说,就北半球而言,在夏季,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而北移,冬季南移。低气压带23026/23026/66034/66034/0023026/23026/66034/66034/0

7、0高气压带冬至日秋分日春分日夏至日太阳位置[概括延伸]:上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但由于地表是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得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在冬季和夏季温度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海陆的气压带和风带局部断裂,分割成一些高低气压中心。使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结合板书进行小结:2.4全球性大气环流一、大气环流1、概念2、作用二、三圈环流1、单圈环流2、三圈环流<1>、七个气压低<2>、六个风带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