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925763
大小:448.6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5-04
《供应中断情况下基于双源采购的供应链协调与优化-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管理工程学报V01.28.No.3JournalofIndustrialEngineering/EngineeringManagement2014年第3期供应中断情况下基于双源采购的供应链协调与优化李新军,季建华,王淑云(1.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烟台264000;2.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52)摘要:假定顾客需求依赖于销售价格,研究由两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由于突发事件导致供应中断对供应商、零售商以及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性能的影响。分散决策模式下,由于“双重边际化”效应,供应中断后供应商、零售
2、商以及整条供应链利润,无法迭到集中决策模式下的利润水平,进一步研究了补贴或者惩罚机制以及收入共享契约对供应链的协调;引入突发事件相关性指数的概念,把突发事件划分为系统性突发事件和个体性突发事件两个层次,并将系统性突发事件和个体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转化为正常供货的概率和突发事件相关性指数这两个参数,分析了与突发事件相关的这两对参数对供应链的运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补贴或者惩罚无法协调供应链,而收入共享契约能够进行协调;与突发事件相关的这两对参数对供应链的运作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要加以合理的控制和利用。关键词:供应中断;突发事
3、件相关性指数;收入共享契约;奖惩机制;需要依赖于价格中图分类号:F273;F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62(2014)03-0141-070引言性波动对于供应风险的重要影响。XanthopoulosA研究了随着准时化生产和大规模定制在全球的推广,越来越多考虑服务水平和没有考虑服务水平情况下基于两个供应商的企业从事精益生产,实现以低成本来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突发事件的零售商风险中性和风险规避态度下的单期报童库存模型。LuM_】研究了双源条件下随机供应损失的能力求。在这种背景下,供应链系统变得极其脆弱,从而突发事扩张和
4、产品替代。TangSY‘1”研究了供应商在随机供应相件的发生时常对供应链系统造成很大的危害,导致供应商不关条件下,古诺竞争的两个零售商采用单源和双源决策的临能及时提供或中断原材料供应以及信息通道堵塞等问题。界条件。TomlinB_】分别研究了风险中性和风险规避条件自2001年“911”事件和2003年SARS疫情发生以来,世界各下短生命周期产品的多供应商、应急备份以及需求替代等决地的政府和企业开始认识到供应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学者们策问题。也开始重视供应应急管理的理论研究。本文研究由两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Yu⋯认为“
5、应急状态是由运作系统内部和外部原因造由于突发事件导致的供应中断对供应商、零售商及整条供应成的,使得运作系统严重偏离了初始计划,并对系统运作绩链运作性能的影响分析。文献[6]和[7]将突发事件分为不效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因而必须采取应对措施。”上官艳秋同层次,但是没有深入研究它们对于供应中断后各个成员企研究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可挽救性评估模型。傅克业以及整条供应链性能的影响,而本文也采用这种分类方俊研究了以弹性策略和鲁棒性策略为核心的应急策略体法,将突发事件分为系统性突发事件和个体性突发事件两个系及模型。姚杰分析了突发事件发展趋势的
6、动态性特征层面,并引入突发事件相关性系数的概念,将系统性突发事和阶段性处置结果,并利用动态博弈研究应急预案。StingF件和个体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转化为正常供货的概率和突J【5基于供应能力和顾客需求的联合分布研究了战略供应商发事件相关性指数这两个参数,分析了与突发事件相关的这和备份供应商的订货,并分别分析了与备份供应商在自愿加两对参数对供应商、零售商以及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性能的影入和强制约束情况下的契约协调机制。响。同时,也分析了在分散决策模式下由于“双重边际化”效SarkarA_6将突发事件划分为系统突发事件、局域突发应,供应中断
7、后供应商、零售商以及整条供应链利润,无法达事件和个体突发事件三个层次,利用决策树研究了发生突发到集中决策模式下的利润水平;研究了零售商对供应突发事事件时供应商的选择问题。MeenaPL⋯将突发事件分为系件后的供应商采用补贴或者惩罚”和收益共享契约”川对统性和个体性两种,研究了供应中断情况下的服务水平界定供应链性能的协调。和供应商选择问题。ChopraS分析了区分突发事件和周期收稿日期:2011-12-22修回日期:2013-01-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CGL04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0047
8、0695);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0YJC630129);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10GQ005);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J10WG06)作者简介:李新军(1975一),男,山东沂水人,副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