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763922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1
《蒋勇:国有煤矿培养“本质安全型”员工之我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蒋勇:国有煤矿培养“本质安全型”员工之我见蒋勇:国有煤矿培养“本质安全型”员工之我见蒋勇:国有煤矿培养“本质安全型”员工之我见蒋勇:国有煤矿培养“本质安全型”员工之我见 作者单位:重庆能源集团天府矿业公司三汇三矿 摘要:当前,国有煤矿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致力扭转这种被动局面。那么,培养“本质安全型”员工就是国有煤矿变被动为主动的一道良方。只有全员化地打造出“本质安全型”员工,才能良好地推动国有煤矿可持续性地健康发展。 煤矿生产离不开安全。安全被放置在煤矿建设发展的首位。“安全第一”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均必须遵守的法则,鲜明地表现出了“
2、安全”的客观重要性。当前,煤矿积极倡导和追求“本质安全”。其提法较“安全”更透彻和深刻。 所谓“本质安全”,就是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目标。本质安全是珍爱生命的实现形式,本质安全致力于系统追问,本质改进。强调以系统为平台,透过繁复的现象,去把握影响 安全目标实现的本质因素,找准可牵动全身的那“一发”所在,纲举目张,通过思想无懈怠、管理无空档、设备无隐患、系统无阻塞,实现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对煤矿建设而言,“本质安全”主要就是从根本上、源
3、头上、过程中掌控和保持安全。 员工是影响煤矿安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员工素质好坏、技能高低、性格差异、情绪起伏等,都直接影响着安全。因此,培养“本质安全型”员工,即具备自主安全理念,具备充分的安全技能,在可靠的安全环境系统保障之下,具有安全结果的生产管理者和作业者。这对煤矿,尤其是国有煤矿安全生产建设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国有煤矿员工素质构成 就国有煤矿现状而言,生产条件差,底子薄,负担重,生产工艺落后,与之相伴的是员工年龄结构老化、素质偏低,从而严重地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以天府公司为例,天府目前在岗人数8913人左右,其中井下职工约占51
4、%。随着煤矿生产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有大量劳动力资源进入煤矿,从事采掘和井下其他工作。据调查,从事井下作业的人员年龄结构层次普遍偏大,30岁以下的占35%左右,31岁以上的占65%左右。除大中专毕业生以外,其他井下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的比例最大,占60%左右;高中文化占30%左右;小学文化占10%左右。根据其年龄、 文化程度的差异,体现出素质差异十分明显,呈现出素质普遍偏低,企业培训负担重、培训效果差、技术技能掌握不牢靠、喜欢“凭经验、吃老本”地干工作等现象。这很难适应当前天府负重前行,技改扩能,推进机械化,实现安全高效发展,再创辉煌的需要。
5、二、国有煤矿培养“本质安全型”员工的途径及方法 针对国有煤矿员工素质构成现状,培养“本质安全型”员工有着相当的难度。但是,当前,他们仍然是企业的主要生产力。如何培养,实现他们向“本质安全型”员工转化?是企业必须进行思考与实践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创新形式,抓员工素质建设 素质有不同分类,可分为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三类。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八种。诚然,员工素质具有同样的属性。对企业而言,八种素质的具备是考察员工是否具有“本质安全型”特征的基本条件。如何使员工具备
6、?从根本上讲,离不开教育与培训。 当前,国有煤矿在员工教育与培训的力度上有增无减,并变着花样地抓员工教育培训。但是,从一定程度上讲,效果始终不太理想。分析原因:一在于员工自身“抵制”;二在于教育培训渗透力欠缺。那么,要搞好员工教育培训,就必须处理好这两点。 首先是消除员工自身问题。即从员工招聘录用上把好关,招用有一定文化知识、年纪青、品行端、无不良嗜好、身体健康、吃苦耐劳、热爱本职工作的员工。对现有员工,企业应当采取针对性措施补救,以调查方式,发现员工欠缺那点补那点,比如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只能从事简单劳动的,应结合实际调整岗位,便于他最终能从各方面胜
7、任本职工作。而对于身体较弱、文化相对较高、年青肯钻的,也应调至相应岗位,便于劳力资源有效利用。对于有恶习,而经常影响工作的,要攻心式地教育引导,严而不死,必要时当断则断。 其次是解决培训渗透力欠缺问题。为什么企业培训力度大却效果不理想?这说明员工对此种培训缺乏兴趣。那么,要使员工对培训感兴趣,则需改进方式。据调查,老员工普遍对教条式的培训比较反感,担心自己记性差,理解力弱,不上路,导致培训作用不大;而新员工在日久生厌的情绪影响下,同样会使培训不达目的。对此,企业培训应有所“变”。变在组织上,要因人分类组织培训;变在方式上,要根据类别不同而采取不同培训方式;
8、变在场所上,要从室内走向室外,要从会场上走到现场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