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ppt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ppt

ID:54741905

大小:707.0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20-05-04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ppt_第1页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ppt_第2页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ppt_第3页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ppt_第4页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历代医家构建中医辨证论治临床思维体系确立中医以整体联系之系统功能学说为理论核心本经制定中药性味系统及制方原则中医理论的精髓是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但我们却片面的强调了辨证论治。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辨证论治不是中医的最高理论,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方法,离开了中医基础理论便没有方法来进行。”……我们现在恰恰是忽视了这些最根本的理论,而是执着于辨证论治,最为致命的是把辨证论治教条化、程式化,而辨证论治的精髓在于灵活性,程式化就不能体现具体

2、问题具体对待,就失去了辩证法活的灵魂。姜良铎等,从状态论治——中医临床创新思维与技术,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临床科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4~14有学者认为当今辨证论治存在10个方面的缺陷:1、临床存在无症可辨者;2、辨证所需的信息量不足;3、证的归纳可能出现偏差;4、症状描述因人而异;5、缺乏客观统一标准;6、缺少病种特异性;7、“方随证立”缺乏对病的针对性;8、症状改善与病理变化有时缺乏同步性;9、四诊手段的局限性;10、可能延误对病势及预后的判断。蒋健,论辨证论治的缺陷及

3、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的必要性.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2):85~87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78辨阳明病脉证并治84伤辨少阳病脉证并治10寒辨太阴病脉证并治8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45辨厥阴病脉证并治56辨霍乱病脉证并治10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7《金匮要略》: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4、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多种疾病病源证候的专著。概念病——证候病因病理症状71类1739种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诸淋候概念: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为淋。病因病机:诸淋者,由肾虚膀胱

5、热故也。若饮食不节,喜怒不时,虚实不调,则腑脏不和,致肾虚而膀胱热也。膀胱,津液之府,热则津液内溢而流于睾,水道不通,水不上不下,停积于胞,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症状:小便出少起数,小腹弦急,痛引于齐。又有石淋、劳淋、血淋、气淋、膏淋。诸淋形证,各随名具说于后章,而以一方治之者,故谓之诸淋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岳美中医案:胡××,女,28岁。尿血症年久不愈。自22岁起,尿血时发时止,劳累后更易复发。曾经西医多次检查,未能确诊。经中医多次治疗,屡服八正散、小蓟饮子、五

6、淋散等清热利湿消瘀之剂,未能收效。终年郁郁,苦恼不堪。凡劳累后则小腹坠胀而下血。切其脉大而虚,望其舌质淡,右侧有白苔,面色萎黄。此乃脾虚气陷之尿血症。炙黄芪10白术10党参10升麻1.5柴胡3归身10陈皮3炙草4.5黄柏(盐炒)3知母(盐炒)3十剂自服药后,即有劳累亦从未尿血,惟有时小便滴沥,经检查膀胱口轻度充血水肿。予仲景当归芍药散作汤服十余剂以调理巩固。陈某,男,24岁。患者打篮球后用凉水洗澡,次早感恶寒身热(体温38.6℃)、无汗、头痛、身酸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此属太阳表实证,治以

7、发汗解表,与麻黄汤:麻黄3钱桂枝2钱炙甘草2钱杏仁3钱上药急煎即服,并加盖棉被得微汗出,热渐退,未再服药,调养2天自愈。(胡希恕案)白XX,女,55岁。一诊:1972年7月19日。T39.3℃。消化道出血后,体虚未复,又感风邪,营卫不和,发热四天不退,恶寒,有汗不解,口不渴饮,苔薄白,脉浮小数。虽在夏令炎热,仍应桂枝汤加味。川桂枝15克炒白芍9克生甘草4.6克鲜藿佩各3克茯苓9克白蔻壳8克鲜荷梗一支2剂二诊:1972年7月21日。T36.8℃。恶寒身热,一剂即退,但仍汗多,疲倦,脉细弱,舌淡红。风

8、邪已解,营卫未和,正气未复,再拟桂枝加人参汤,扶正以止汗。川桂枝4.6克炒白芍9克生甘草4.6克孩儿参12克浮小麦30克炒防风6克陈皮4.5克1剂三诊:1972年7月22日。汗出已止,已思饮食,但面色萎黄,艰眠,脉细弱,舌淡红.客邪退后,气血两亏,心脾同病,神不守舍,姑再调养心脾而补气血。党参9克黄芪12克炒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炒当归9克炒枣仁9克炙远志4.6克鸡血藤16克制首乌16克陈皮4.6克4剂(张伯臾案)《伤寒论·太阳篇》第52条:“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