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评比标准.doc

中考作文评比标准.doc

ID:54724574

大小:2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0

中考作文评比标准.doc_第1页
中考作文评比标准.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考作文评比标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 作文(53分)20.题目:又是一个新起点(53分,含书写分3分)    要求:①以“又是一个新起点”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四 作文 (53分,含书写3分)从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综合评价,参照下列标准评分。(不包括书写分)一类卷:  45-50分(90—100)(以47分为基准分)中心明确,思考深入,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生动。(内容有新意,构思有创意,语言美感强的,可以得满分。)二类卷:38—44分(75—89)(以41分为基准分

2、)中心明确,内容比较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三类卷:30—37分(60—74)(以35分为基准分)中心比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语言基本通顺。四类卷:30分以下(60分以下)或内容空泛;或结构残缺;或思路混乱;或语言极不通顺;或确属抄袭之作。注意:作文的切入分为35分。(不包括书写)书写(3分)卷面整洁,书写美观得3分;卷面工整,书写认真得2分;卷面一般,字迹清楚得1分;卷面较乱,书写潦草不得分。命题思路:思考生活,不断成长徐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李文利      考查初中学生的生活积累,考查他

3、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是2012年徐州市中考作文命题的出发点。      目前初中生作文的现状令人担忧,生活的土壤贫瘠,生活的积累贫乏,对生活的思考肤浅甚至不去思考。所有这些都已成为制约着中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最大障碍。反映在中学生的习作中,则是生活素材选择的空间非常狭窄,要么就是那么几个老生常谈的人生故事,要么就是那么几个司空见惯的书本材料;对材料的使用也是往往仅限于一般性的叙述和浅层面的议论说理,缺乏对生活的进一步思考,缺乏对材料深层次的全面的认识和挖掘,提炼不出生活的本质,不能抒发真情实感。编造材料,空洞无物

4、,虚情假意成为了中学生作文的致命伤!      基于以上情况,“又是一个新起点”这一作文题意在在考察学生生活积累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生活思考能力的考查。不仅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的生活积累写好,还要求他们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思考、理解和感悟,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提升自己的精神品质,让自己不断的真正的成长起来。     首先,题目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积累,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在他们的家庭生活里,在他们每天所耳闻目睹的社会现象中,有无数次的新起点,生活中的每一次起起落落,每一次成功与失败,每一次痛苦与欢乐,对过去是回忆和总结,

5、对现在是经历和体验,对将来追求和实现人生的更高目标无不是一个新的起点。因此,对所有的初中生来说,考场只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从自己的生活积累中选取有意义的材料,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公平地发挥自己的写作才华,写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其次,题目有利于考查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认识水平,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题目看似简单,实则有两点值得关注。“又是一个新起点”中的“又”字说明前已有之,不是一张白纸,有了基础和铺垫,利于为自己寻找一个高起点,让文章的立意更高远;“新”是

6、对未来的目标而言,当然,未来的目标定得越高,对起点的要求也就越高,因此要求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就不能仅止于表面,而是要深入思考生活的本质,把自己的追求定位在一个切合自己而且比较理想的层面上,否则就会流于俗套,落于俗气。     还有,题目在表达方式上留给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文体的选择上不加限制,诗歌和戏剧亦在可选的范围,600字对于初中生而言是一个极其容易达到的底线。而且这个题目对于擅长不同文体写作的同学来说都有可以充分发挥的空间,记叙文可以通过写人叙事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把它作为自己追求人  把它作为自己追求人生更高目标

7、的新起点;议论文可以深入探讨人生为什么要不断的为自己树立新起点,怎样在一个个新起点上追求、实现更高的目标;散文则可以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纵横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表达自己对人生一个个新起点的认识与感悟,抒发真情实感。      作为考场作文的命题,“又是一个新起点”在生活积累和表达方式上对学生“开放”的,但在材料的使用和立意方面则予以一定的隐性要求,有一些必要的“限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考前宿构,保证考试环境的公平,提高命题的信度。考场作文的突出问题:    一、书写较差,文面不美。    二、思想肤浅,立意不深。    三

8、、材料俗套,选材不新。    四、内容造作,情感失真。    五、简单陈述,缺少细节。    六、缺乏文采,语言不美。    七、入题太慢,结尾无力。    八、文体杂糅,不伦不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