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交作业的理由.doc

不交作业的理由.doc

ID:54724496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0

不交作业的理由.doc_第1页
不交作业的理由.doc_第2页
不交作业的理由.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不交作业的理由.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不交作业的理由  “朱老师,你班又有五个同学没有交作业。”教数学的蒋老师推了一下八百度的近视眼镜,气呼呼地说道,“才初一,养不成好的学习习惯,看你以后还怎么管,我们还怎么教?”  “哪五个?”朱老师急忙问道。  蒋老师把没有交作业的同学名单递给朱老师,叮嘱道:“一定要加强教育,否则以后你就管不了他们了!”  蒋老师是个非常认真负责的老师。朱老师所任班主任的初一年级3班共有73名同学,属于超大班额(按照当地规定:初中标准班额应为50人。班额超过56人以上的为大班额,66人以上的为超大班额)。蒋老师每天都会布置数学作业,每次都全批全改,且每次

2、都认真清点作业上交情况。朱老师教语文,四十出头,有十多年的班主任经历。在下午第四节自习课的时候,朱老师拿着名单,按图索骥,喊来这五个同学谈话。五个同学在朱老师的办公桌前一字站开,低着头,一言不发。  “男子汉们,请把头颅抬起来。”朱老师语音里充满阳刚气,“知道老师今天叫你们来是为什么吗?”  其中四个同学依然低着头,只有矮个子张鑫把头抬了起来,怯生生地说:“知道,没有交数学作业。”  “那么,你们为什么不交呢?是不会做吗?”朱老师继续问道。  “不,老师,我做了,只是没有交而已。”张鑫的回答语带轻松,且有些不屑。  “没有交而已?好,老师

3、相信你。但你必须在三分钟内回教室把作业拿来,我要看看。”朱老师倒是干脆。  张鑫一溜烟地跑出了办公室。  “王刚,你为什么不交作业呢?”朱老师按照同学们的站立顺序依次发问。  “是张鑫让我们不交的,我们都做了。”王刚眼里噙着泪,显得异常委屈。  “那你们都回教室,把作业本拿来,时间同样是三分钟。”朱老师处理起问题来简单明了,毫不拖泥带水。  三分钟后,五个同学都拿着作业本站在了朱老师的办公桌前。所不同的是,他们都昂着头,满怀自信,期盼着老师检查他们的作业本,就像期盼着检阅的士兵。可朱老师并没去看他们的作业本。  “你们既然完成了作业,为什

4、么不交呢?”朱老师继续问道。  张鑫同学愤愤地说:“是我让他们不上交的。”  “这我已经知道。但请给我一个理由。”朱老师的教育总是充溢着理性和自信。 “都快半学期了,蒋老师从来没有在课堂上让我们几个同学回答过问题。不交作业的李华、吴梅被蒋老师喊到办公室谈过话后,上课一举手,蒋老师就喊他们回答问题。我们不交作业,他却从不找我们谈话,反而把我们出卖给了班主任。”张鑫的委屈劲上来了,眼泪啪嗒啪嗒直掉。  朱老师递了一张纸巾给张鑫同学,缓缓地说:“请抹去男子汉的眼泪,想想你们的做法是否正确。难道你们除了不交作业外就找不到能引起老师注意的正确方法吗

5、?同学们,请把作业补交给蒋老师,给蒋老师认个错,回教室去吧。”  呷了一口茶,朱老师闭上眼睛,仰躺在沙发椅上寻思,还得找蒋老师谈谈。  第二天上午,教师办公室里,蒋老师正低头批阅作业,班主任朱老师端着茶杯装着漫不经心地样子来到他面前,问道:“蒋老师,昨天没有交作业的五个同学今天交作业了吗?”  “交了,交了。”蒋老师抬起头来,习惯性地推了下眼镜,“你别说,这些儿娃儿还挺懂礼貌的,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还写了保证书呢。”蒋老师拿出了学生们写的保证书,晃了晃,面带微笑。  “他们向你说明了为什么没有交作业吗?”朱老师追问道。  “那倒没有。”蒋

6、老师有些儿奇怪,不知道朱老师为何要如此发问,那不是和尚的脑袋——明摆着的吗,没做呗。但他还是在思维惯性的作用下随口问了句:“那是为什么呢?”  朱老师将事情的原委和盘托出,只是省去了他要求几个孩子向蒋老师认错这一点。蒋老师笑了,说:“真是人小鬼大。可现在每个班都这么多人,课堂上怎么顾得过来。”  “是啊,是啊。”朱老师随声附和,“为了把学生名字和人联系起来,整整花去了我一个月时间,开学前两周我就把档案袋拿来,看相片记名字,直到开学两周后才认完所有同学,你们学科教师岂不更难?”  “是啊,头两天,在街道上遇到一个刚毕业的同学,知道是自己教过

7、的,就是想不起名字来。”蒋老师显得有些无奈,“那该怎么办呢?我恐怕教到毕业都认不完啊!”  “现在的孩子,娇气得很,你不认识他关注他,他学习就没劲头。表现欲又强,课堂上不让他发言,就认定老师偏心眼儿,真是难侍候。”朱老师表示了同感,而且指出这一现象的危害。  “那该怎么办呢?你是老班主任了,最了解学生心理,给我支支招。”蒋老师有些儿着急,又心怀期待。“办法总是有的,我在7班(朱老师任课但没有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就采用了两个小招术,效果还不错。”朱老师颇有些自信地介绍起来:  “这第一招吗,就叫均衡提问法。每堂课至少向5到10名学生提问,凡提

8、过问的同学就在他(她)名字下打过勾,认识了就划过圈。一个月下来,所有学生的名字下都有圈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保证向每个同学的提问次数基本相同;  第二招叫作业面批法。学生的作业交上来,轮流叫几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