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历史非选择题提分捷径(一).doc

2016高三历史非选择题提分捷径(一).doc

ID:54722140

大小:1.63 M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0

2016高三历史非选择题提分捷径(一).doc_第1页
2016高三历史非选择题提分捷径(一).doc_第2页
2016高三历史非选择题提分捷径(一).doc_第3页
2016高三历史非选择题提分捷径(一).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6高三历史非选择题提分捷径(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6高三历史非选择题提分捷径(一)一、真题示例引导审题[典例1](2015·江苏高考,22)(13分)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

2、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6

3、分)[审题指导](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分)[审题指导](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4分)[审题指导]4/4答案 (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2分)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4分)(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3分)(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

4、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4分)[方法总结]材料解析题的审题技巧:“三读”→“三找”→“三界定”1.材料要“三读”第一遍“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和题干大意,明确主题;第二遍“细读”:结合材料出处的说明(时间、国别、背景、会议、著作、人物等),完整准确地掌握题干的内涵和考查意图,以界定考查的时空阶段,弄清楚考查的知识点;第三遍“精读”: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可在相关文字下作标注,并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分清材料中的史实和论点。2.要点要“三

5、找”“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两头”,材料的中心论点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二找”材料的层次和要点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要点一个也不要丢;“三找”关联点,即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联点、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联点和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3.答案组织要“三界定”一要对应设问,界定好设问的“限定语、中心语、提示语、答项语”,不要漏掉问题;二要对应好题目和设问,界定好材料、设问和教材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而选取相

6、关知识作答;三要界定好设问答案来源。二、评分细则引导答题[典例2](2015·课标全国卷Ⅰ,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

7、结合、史实准确。)[评分说明]论证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一等(12~9分)①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阐述明确,逻辑严密。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二等(8~5分)①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认识,逻辑关系较清楚。①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②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三等①①4/4(4~0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认识

8、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有观点,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②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答案示例]示例一:观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起重要作用。(4分)科学技术:牛顿力学体系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4分)劳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