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708675
大小:3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20
《《等量代换》教案定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等量代换》教学设计教材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例2《等量代换》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意义,能根据实物代换,计算物体的数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2、通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代数知识做准备。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运用等量代换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2、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水果图片、图形卡片、答题卡。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引入新知。1、课件动画演示《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曹冲称象其实就是运用了数学当中的“等量代换”思想。(浅触“等量代换”思想,板书课题:等量代换)2、出示跷跷板图,体会不等与相等。3、由跷跷板联想到天平,介绍天平,观察两组天平,获取信息:一个苹果的质量=一个橙子的质量、一根香蕉的质量=一个橙子的质量得出结论:一根香蕉与一个苹果同样重。(初步感知“等量代换”)师:不同数量,不同价值的两种物体,如果
3、重量方面相等或价值方面相等,就可以进行等量代换。运用等量代换的数思想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用等量代换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师;请看。出示情境图:水果摊前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教师向学生说明:在本例中,我们假设每个西瓜同样重,每个苹果同样重。)师:让学生观察前两个图并思考: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生:左右两边的物体同样重。师: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生:一个西瓜重4千克。生:四个苹果重1千克。生:一个西瓜可以换多少个苹果?师:请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试着做一做。做完
4、后同桌互相交流。(生在摆的时候,然后巡视。个别交流提示,找出优生指导。)师:想好的同学请举手。生:16个。师:为什么呢?能说说你的想法吗?生:把一个一千克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4千克,总共要换4次,所以是16个。师:把什么换成什么来替换?你能上台,在黑板上摆出来吗?(注意让孩子把话讲完整,讲清楚、具体。生答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变换水果图的等量关系。)师:代换就是把一种物体用另一种物体来代换,我们一定要弄清能不能直接换?不能就要找相关联的量。西瓜和苹果没有直接关系,但他们都和1千克有联系,我们把1千克叫做中间量。先
5、把西瓜换成1千克,再把1千克换成西瓜。这道题中是用16个苹果的重量替换4千克,1千克换4个苹果,所以1个西瓜可以换16个苹果。我们再次来回顾一下我们刚才的代换过程。(课件演示)是这样换的同学请举手,看来同学们已经会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了,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来玩玩智力闯关游戏,看你能不能闯关成功?三、阶梯练习,巩固运用。1、智力闯关第一关(可获一颗星)1只猪的重量=2只狗的重量1只狗的重量=3只兔的重量1只猪的重量=()只兔的重量看到这幅图,你能获得了哪些信息?那么就请孩子们与同桌小声讨论交流:1只猪的重量和几
6、只兔的重量相等?(强调找中间量)学生叙述完后,教师进行整个思路的小结,并演示课件。2、智力闯关第二关(可获两颗星)109页做一做,让学生用图形卡片摆一摆,换一换3、智力闯关第三关(可获三颗星)111页第4题2只鸭的重量=1只鹅的重量2只鹅比4只鸡重问:一只鸡和一只鸭,谁重?(学生小组讨论、反馈结论、课件演示)4、智力闯关第四关(可获四颗星)△+□=80△=□+□+□△=()□=()(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伴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5、用5颗星可换一张笑脸,两张笑脸可夺得“闯关成功”的红旗,证明闯关成功。四、全课总结等量代
7、换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只要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解决这种问题并不难。以后我们在做任何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应用我们的智慧,没有我们办不成的事情。今天你们的表现证明了你们是最棒的,今后咱们遇到有些问题不能直接解决时,就可以想一想、换一换、只要我们做个生活学习中的有心人,就会发现数学的等量代换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相信你们一定是最棒的。《等量代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等量代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等量代换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
8、数思想方法的基础。本课利用天平的原理,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如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并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本课教学的关键。(一)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意义,能根据实物代换,计算物体的数量,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