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695995
大小:3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19
《在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古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小学生接触了解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它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较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这些都给小学生解读古诗、体味意境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教学古诗的难度。在历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在每册课本中一般都有四篇或八篇左右。而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标》中,除课本
2、有一定的古诗内容外,还另行推荐了80首,要求学生学习背诵。这些都说明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古诗的要求愈来愈高,古诗教学愈来愈受到重视。在过去的古诗教学中,常常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灌式的滔滔不绝讲解,以及死记硬背书下抽象的注释,这样的教学是很快完成了教学任务,很好地应付了考试。然而就在老师“保姆”般呵护下,学生原有的创造性火花被击得粉碎,轻易地切割了古诗所深蕴的精思、激情和韵味,阻断了诗文与学生心智、情韵的融通,从而剥夺了学生审美的感受。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在学生看来,古诗的学习仅仅是为了掌握几个
3、字或句的解释,仅仅是试卷上面的那三、四分。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古诗教学,如果还停留在让学生会背诵默写的基础上,就与中低年级没有了区别。通过对高年级古诗教学的研究,我们一致认为他们的不同在于: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点燃学生创造智慧的火花。一、引导质疑——挖掘主动探究的源泉古代诗歌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怏怏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诗歌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字字珠玑,常常是一字惊人,一字道破天机。锤炼的语句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
4、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按照现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学习者习得新知,不是依靠教师及书本知识的输出,而是依靠学生自身原有知识经验以及群体协作,通过同化、顺应过程,自主地建构知识意义。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即情境、协作、交流,最后实现意义建构。在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中,抓住诗题中的重点字质疑,挖掘学生主动探究的源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写景诗。过去的教学就是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用现代语言翻译理解,体会到庐山瀑布的壮观就结束了。这次我们通过引领学生抓住题目中的重点字“望
5、”进行质疑,提高了我们老师对这首诗的认识。课上学生说:“望就是看的意思,李白在题目中特别交待是‘望’庐山瀑布,是有意识的强调望到的景色同看到景色有着根本的不同,我们在学习这首诗时就要注意分辨:李白望庐山瀑布望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哪些地方体现着‘望’的意思?”多么棒的质疑呀!这样的质疑使我们看到学生的自主探究不是表面形式,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探究起来。教学二十几年,我们第一次在学生对诗句理解的主动探究中体会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新境界。听,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得出:“当人在远处看香炉峰,才能看到它形状
6、似香炉。从山上留下的清澈泉水,被朗朗的太阳照射,产生了蒸发。水气在香炉峰上飘动,阳光照射形成了像虹一样的颜色,这时就有了‘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景象。因此,这句诗充分说明是在远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通过‘遥看’直接点明是远望庐山瀑布。”听着学生有理有据的分析探究,我们老师深刻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道理。“行”在现代汉语中就是走的意思。而古诗的题目中出现“行”字的时候,又该怎样理解呢?通过质疑诗题,挖掘学生自主探究源泉这是最好机会。杜牧的《山行》,如果直接把“行”译成“走”,“山行”就成了“山走”,这是不合理的。“行
7、”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带着问题,学生查了字典,知道了“行”本意是走,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字的意思要根据语境来决定。于是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四人一组自学古诗,初步了解《山行》一诗是描写秋天的傍晚,诗人在游览中看到的深秋枫林景色。这时学生理解了“行”在这里不是指“山走”,而是说诗人在山中游览的意思。学生明确了诗题的意思,他们并不就此罢休,抓住诗题由此展开,继续质疑,探究诗情。学生提出:“山行”指诗人在山中游览的意思,诗的内容为什么写的是远观和近看的景色?这是不是文与题不相符合呢?学生们带着问题自主探究,明白了:“远上
8、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两句诗是远观山景的整体美,后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近看枫林的特色美。由面到点的观察顺序,恰恰体现出了诗人在山中游览的顺序,而寒山的冷,白云的洁白,霜叶的殷红构成了强烈反差,激发了诗人的创作激情,从而写下了这么美好的诗篇。质疑诗题,挖掘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源泉。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开放了课堂,形成张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