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机辊道驱动机构.pdf

双电机辊道驱动机构.pdf

ID:54598951

大小:95.37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5-03

双电机辊道驱动机构.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双电机辊道驱动机构.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棚捌肖tit~Sc科ience&技Tech视nologyPVision.-科技·探索·争鸣双电机辊道驱动机构孟雷甘谛(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实验工厂,中国北京102413)【摘要】我院实验工厂承接了某核电站金属废物桶传输辊道系统的研发工作,由于设备处于特殊的放射性场所,因此其工作期间不允许工作人员进入操作。这就对设备性能的可靠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采取的最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为每段辊道配置两台驱动电机,互为备用,可以远程进行切换操作,极大的提高了辊道运行的可靠性。【关键词】传输辊道;可靠性;驱动电机0前言这种结构形式的优点是:结

2、构简单。控制便捷,有成熟的标准产品(如电机、减速器、电磁离合器等)可以应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实验工厂承接了某核电站的TES水泥固同时,这种结构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所使用的为摩擦片化线项目.其中输送金属废物桶的传输辊道系统是主要设备之一,辊式电磁离合器,宜用于清洁场合,长时间负载使用工况下,产品运行有道的主体为辊子、传动齿轮和机架以及驱动电机等.由于水泥固化线一定的发热、磨损,摩擦片间隙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等,此外,如选用使用的场合为放射性场所.金属桶内承装的放射性废物含有很高的剂质量好的国外产品.则成本较大。量.如果设备在运行过程中

3、发生故障.工作人员难以进入操作,因此要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在产品后续优化升级的阶段.希望能找到一求设备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同时具有在线故障解决的能力.考虑种更加安全、更加可靠的结构形式来替代以电磁离合器为主的电机切到传输辊道系统本身结构并不复杂,最易发生故障的部位就是驱动电换结构.达到更优的使用性能要求.因此我们在这里也提出另外一种机.因此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采取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故障预防措施就方案供大家探讨。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市场上有一种叫做双向超越离是为每段辊道配置了两台驱动电机.互为备用.当主电机发生故障时,合器的新型产品.这一产品为单一

4、机械结构.具有传递扭矩大、换向可可以远程切换为备用电机驱动.可有效的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其应用特点是:1结构方案1)主动轴转动时,可以带动从动轴顺时或逆时针转动。2)主动轴不动时,从动轴可双方向自由转动。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由于空问尺寸的限制.我们对辊道驱动系3)主动轴带动从动轴转动时,从动轴可以同方向超越。统采用了电机加电磁离合器加减速器的形式.分别设置了主电机和备可以通过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一些结构和材料等改进.如适当提高用电机两套驱动系统。正常情况下主电机电磁离合器吸合,主电机运离合器摩擦部件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增加

5、可远程控制的电(或气)动行.通过电磁离合器和减速器带动辊道转动.同时备用电机断电,备用推杆机构实现离合器的双向切换控制等.使其与电机配合的使用,可电机电磁离合器断开:当主电机运行发生故障时.则可以通过远程控实现双电机的自由切换.性能也更加可靠。制断开主电机和主电机电磁离合器,同时吸合备用电机电磁离合器,备用电机通电后即可替代主电机驱动辊道运行.结构图如下:2结束语目前国内核电厂放射性场所使用的双电机驱动输送辊道.多采购自国外,我厂此次配套给核电厂的同类产品是由我们自主设计、制造的,所采用的电磁离合器切换机构性能可靠、控制方便,经过实际的出厂

6、调试、验收,产品完全满足使用要求。同时,我们将继续组织力量,投入到产品的后续改进升级中,给业主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e[责任编辑:张涛]图1作者简介:~(1980-),男,江苏赣榆人,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上接第8O页)和视频媒体流传输。提出和技术的日趋成熟,IMS会将固定网络与移动网络相融合,各大运营商也将网络和业务的逐步融合作为中长期目标进行发展。现阶段4lMS技术发展的机遇IMS与软交换网络将在一段时间内共存.通过网络互通实现部分业务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用户对于通信行业的要求不的

7、互通,保证前期网络设备投资的有效利用,但从长期看来,IMS将会仅仅满足于单一的语音通话.而是要求越来越多的多媒体爪l}生化应用使通信网络最终融合,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e业务.而且用户希望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各种不同的终端通过不同接入网络以简单方便的操作形式进行安全可靠地视频、语音、图片、文字【参考文献】等多种多样的实时或非实时的通信沟通.并且对于实时通信业务要进[1]毕厚杰,李秀川.IMS与下一代网络[J1l2006(1):102—119.行端到端的QoS保证。因此IMS系统的产生也是迎合了市场的需要。[2]毕厚杰.IMS业务与其用户体验[J

8、】_中国多媒体视讯,2005(7).[3]RosenbergJ.SchulzrinneH.CamarilloG.SIP: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