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行政公文写作》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篇法定性公务文书第一章公务文书概说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掌握下列名词术语。公务文书(在公务活动中形成记载公务活动的文字材料,与私务文书相对,泛指一切公务活动中的文书)法定效力(是指文书所规定的内容,受文机关必须照办,这种强制性的效力是由国家法律、法规或规章规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将会对不执行的单位或个人采取有力措施)依法行政(指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政务活动)广义的公文(即指全部的公务文书,包括所有为处理公务而产生的文书)狭义的公文(专指由法规规章规定的公务文书,即公文)财经文书(是专业文书之一,适用于财经专业工作上的文书,同司法文书、外交文书、教育科技文书等并列)
2、外交文书(是专指处理外交事务的公务文书)公文处理条例(是党的公文处理办法的法定规定文书)公文处理办法(是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处理公务的规定文书)公文的时效(指公文的有效期限)公务活动(为处理公务而开展的各种活动)公文的特征(是揩法定公文所独具的与其他的公务文书有别的特色,详见《教程》77~80页)实用性(见《教程》77~78页)工具性(见《教程》78页)行政效力(见《教程》79页)行政约束力(见《教程》79页)法定作者(指由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的有发文权限的机关而不是写稿者个人)公文运行的轨迹(指某机关的公文接收、制发的往来渠道与线路)职能和权限(指一个机关的由国家法
3、律法规规章规定所承担的工作职责、任务和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权力范围)公文的处理程序(指由法规规定的公文应当怎样制发、运作、办理、结案、存档等的次序、做法的规定)。二、阅读。1.阅读并运用两篇法规规章性文书:①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②国务院秘书局制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这两篇法规性文书是学习和掌握公文写作的重要工具。有关公文的写作与应用问题,既是学术问题,又是执法问题。就是说,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必须依照这两个文件的规定去办理。如果你不按照这两个文件去办,就是违规,不仅不是学术问题,而且违反法规规章。因此,学习应用写作者必须认真阅读、深刻领会。2.
4、阅读公文例文。教师要启发学生阅读公文例文的兴趣,采取有效措施指寻学生阅读。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感,就不了解公文的应用、写作情况,也便没有了研究、探索的对象。三、结合阅读回答问题:1.什么是公文?建议发动学生在阅读了一定例文之后,依据自己的体会,给“公文”下一个定义。有的公文专著给公文下定义说:为办理公务而形成的一切文书都是公文。这种说法对不对?可让学生讨论。可提供一个启发的提示:很多时候,机关之间办事,拿来机关信笺写上几句,盖上公章发出,这是在办理公事,那么这便函算不算公文?2.要分辨清楚广义公文、狭义公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这三个不同的层次。广义公文是指全部的公务文书;狭义的公
5、文是指由法规规章规定的公务文书;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是指由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的13种公务文书。3.认识公文的作者与文学作品的作者不同处:公文作者不是一个人,而是法定的机关,有的公文虽然由个人署名,但他代表的仍是法定机关,公文作者是为机关立言、行使机关职权而制发公文的,一份公文从受命到确定主旨、选材、起草,到审核、会签、签发、打印、用印、封发各个环节均由预定程序办理,不允许一个人包办完成。但是,文学作品则可以由一个人独自完成的,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思想,不代表任何机关。公文的读者与文学作品的读者也有很大区别:公文的读者是办理该项公务的机关或有关人员,这
6、是由公务内容决定的,也是法规规章决定的,规定要阅读该公文的人员必须读,不读便是失职,没有规定阅读该公文的人不必阅读,如果是机密件更不准外传,外传了便是泄密,要受法律追究。而文学作品的读者是无限制的,只要具有阅读能力,感兴趣,便可以读,但是也可以不阅读,谁也不能强制。374.公文为什么必须由法定的作者来制发?这是由公文的性质决定的。公文姓公,是为了处理公务、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没有公务便没有公文。管理、执行公务的机关是法定的机关,管理、执行公务的人员是法定的该机关工作人员,如果不是该机关和机关的人员制发了公文,便是假冒法定机关和假冒法定机关的工作人员,伪造公文行骗,要受到
7、法律的制裁。公文也不能一个人来制发。除写便函(不属于公文)外,机关要制发行政机关13种公文中的任何一种公文,都不允许一个人包办全过程。如果一个领导人可以全程包办制发一份公文的话,便会产许多不良后果,这是法规不允许的。5.公文的制发程序是由国务院法规进行规范的,公文制发机关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处理。其步骤后面将专门介绍,现在是要求学生知道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让学生懂得制发公文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便会出现紊乱现象,给违法者提供了伪造公文,越俎代庖,给上级报告不真实情况的机会,等等。6.要求认识公文作者的法定性。关键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