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外版】高中历史复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深外版】高中历史复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ID:5443693

大小:351.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7-11-12

【深外版】高中历史复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1页
【深外版】高中历史复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2页
【深外版】高中历史复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3页
【深外版】高中历史复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4页
【深外版】高中历史复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深外版】高中历史复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五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考点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苏俄(联)的农业政策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2.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考向瞭望课程标准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①十月革命胜利后,英、法、美、日等协约国武装干涉苏俄,妄图推翻苏维埃政权;②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经济政治困难;③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

2、2)目的:应付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巩固苏维埃政权。(3)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4)内容:①实行余粮收集制;②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③取消一切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④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5)影响①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②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反映出布尔什维克党主观上存在着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愿望;③战争结束后,苏联的政治、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强。(6)评价:是

3、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不符合俄国落后的生产力。2.新经济政策(1)背景和目的:①苏维埃急需恢复遭战争破坏的经济;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频繁暴动;国家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②为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21年,俄共(布)十大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2)内容:①农业方面: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由支配,粮食税数额少于余粮收集制规定数额。②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依旧归国有。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私人小企业。③流通方面:

4、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④分配方面:实行按劳分配。(3)特点: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国民经济。(4)影响:①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②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5)评价:新经济政策是一条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即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其实质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3.斯大林模式的实施及影响(1)含义:斯大林模式是在外部存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内部存在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形成

5、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这一体制因形成于斯大林执政时期,因此被称为“斯大林模式”。(2)形成原因: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内部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斯大林个人因素也起到了某种作用。(3)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4)特征: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5)功绩:①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这一模式中的某些做法也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经济实行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借鉴;②苏

6、联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③苏联国民文化素质普遍得到提高,不但扫除了文盲,而且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专家。弊端: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①片面发展重工业,使轻工业和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③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④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4.斯大林体制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实验目的效果实质不同前者是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后者是在维护资本主义自由制度前提下,通过部分调整生产关系,为

7、资本主义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和注入新的活力前者存在许多弊端,造成一些社会危机,以后改革也无法改变;后者所体现的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被二战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前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种模式;后者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相同①都是在社会出现危机的背景下实行的②都利用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干预经济③都暂时解决了危机,经济得到发展5.综合评价“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它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巨大作用,使苏联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