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学案 人民版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学案 人民版

ID:29102998

大小:1.52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16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学案 人民版_第1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学案 人民版_第2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学案 人民版_第3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学案 人民版_第4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学案 人民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学案 人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课标要求考纲展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考纲解读1.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内容、评价2.掌握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及其内容与影响“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应如何对其进行正确评价?1.掌握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情况及各自特点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曲折性?考点梳理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国际: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恨,妄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2)

2、国内:地主和资产阶级企图恢复“失去的天堂”,不断发动叛乱。2.目的:集中一切人力、物力战胜敌人,巩固新生政权。3.主要内容(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2)工业:不论企业大小一律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3)产品分配:取消自由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4)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4.评价(1)积极作用①是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②适应了战时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2)消极作用: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如以极低的价格强行征粮,甚至连农民必需的口粮、种子

3、粮也予以征收,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俄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实施(1)标志:1921年俄共(布)十大的召开。(2)内容①农业: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②工业:改变国企高度集中的管理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③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④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3.意义(1)经济上: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了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1925年,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

4、好转。(2)政治上:它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1922年成立了苏联;1924年苏联第一部宪法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3)理论意义: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教训之后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背景(1)1924年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2)当时的苏联是一个只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2.目的:为了加强国防力量,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

5、大的物质技术基础。3.方针提出: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4.过程:“一五”计划使苏联由一个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二五”计划使苏联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5.结果: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6.弊端:农、轻、重比例失调;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斯大林模式1.标志:1936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2.内容(1)政治:高度集权,个人专断,缺乏民主;党政不分,干部终身制、任命制。(2)经济:高度集中、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统得过死,缺乏活力。(3)思想:个人崇拜、公式化、行政干预。3.特点: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了一

6、个严密的整体。四、赫鲁晓夫的改革1.背景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与可能。2.改革措施(1)经济上:①农业方面:扩大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收购价格;垦荒种植玉米。②工业方面: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扩大地方权力。(2)政治上: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但没有找到个人崇拜的根源,把错误归于斯大林个人的品质,使苏联重新陷入了个人崇拜的泥淖。3.评价(1)进步性: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

7、创性。(2)局限性: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五、勃列日涅夫的改革1.前期改革(1)重点内容:工业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2)成就:改革使苏联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大为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2.后期改革(1)原因: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勃列日涅夫过分追求稳定,改革的步伐逐渐缓慢下来,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2)结果:使苏联各种矛盾滋生和积聚,陷入困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