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多次覆盖技术

第3章多次覆盖技术

ID:5441730

大小:1.19 MB

页数:82页

时间:2017-11-12

第3章多次覆盖技术_第1页
第3章多次覆盖技术_第2页
第3章多次覆盖技术_第3页
第3章多次覆盖技术_第4页
第3章多次覆盖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3章多次覆盖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共反射点叠加地震勘探在野外采用多次覆盖的观测方法,在室内处理中采用水平叠加技术,最终得到水平叠加剖面。这套工作称共反射点叠加法。共反射点叠加法实际上是对地下同一反射点作多次观测,将不同接收点接收到的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不同激发点的信号,经动校正后,叠加起来,使一次反射波加强,而多次反射波和其它类型的干扰波相对削弱,从而提高信噪比,改善地震记录的质量。对压制规则干扰波,尤其是多次波效果最好。此方法利用了校正后有效波与干扰波之间的剩余时差的差异。还可以用于计算速度谱、自动静校正和进一步实现各种偏

2、移技术,求取各种地震参数等。1第一节共反射点的时距曲线1、水平反射界面再来观测一水平反射层的时距曲线,用O1、O2…Oi表示在测线上不同的位置上激发点,S1、S2…Si表示接收点。注意激发点和接收点是对称的。这样就可得到反射界面层上的同一个反射点R。R称为共反射点;S1、S2…Si称为共反射点叠加道;对应的旅行时为t1、t2…ti;M点称为共中心点,它是R点在地面上的投影。2共反射点的时距曲线以炮检距为横坐标,以反射波到达各叠加道的旅行时ti为纵坐标,可以得到来自共反射点R上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这条

3、时距曲线称为共反射点的时距曲线。其表达式为或h—共中心点的法向距离;v—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速度;ti—共反射点叠加道的反射时间;t0--共中心点M的垂直反射时间。3共反射点与共炮点时距曲线的特点在水平界面上,共反射点与共炮点的时距曲线一样,但物理意义不同。共反射点时距曲线,也是一条双曲线。但它只反映界面上的一个点,即共反射点R的反射。而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则反映界面上的一段。共反射点时距曲线中,t0为共中心点M的垂直反射时间;共炮点时距曲线中,t0为炮点的垂直反射时间。因此这两种反射波的时距曲

4、线,经动校正后的意义也不一样。4共反射点时距曲线的动校正量,是各叠加道的反射时间相对于共中心点M的垂直反射时间之差。动校正后,各叠加道的时间都换算成M点的t0时间。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动校正量,是各道的反射时间与炮点O的垂直反射时间之差。各记录道的反射波,又是来自炮点与记录道之间中点的反射。所以,动校正后,各记录道的时间,相当于记录道与炮点中点处的t0时间。5共炮点反射时距曲线共反射点反射时距曲线炮点与接收点中点处的t0M点的t062、倾斜界面共中心点时距曲线当界面倾斜时,对称于M点激发和接收的

5、反射点不再集中于R点,而是分布在一个范围之内。但激发、接收和叠加仍然与水平层一样,对称于M点进行。对于倾斜界面,这些叠加道不再是共反射点道,而是共中心点道集。它们的叠加不是共反射点道集叠加,而是共中心点道集叠加,也可以叫共反射段叠加。引入共中心点道的概念,可以适应不同产状的地层。7共中心点时距曲线的方程如右图所示,O点放炮,S点接收,炮点O处的法线深度为h1,共中心点M点的法线深度h0,界面倾角φ,可知反射波到达S点的时间为为得到一般的共中心点M时距曲线方程,就要使方程中不含有h1,而只包含共中心

6、点处法线深度h0。代入得8特点此方程就是以共中心点M处法线深度h0表示的倾斜界面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t0表示炮检距为零(M点处)时的反射时间,即自激自收时间。倾斜界面的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是一条对称于t轴的双曲线,且与水平界面共反射点的时距曲线方程的形式完全相同。9共炮点与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的物理意义上的差别1)共反射点时距曲线只反映界面上一个点R的情况,而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反映的是一段反射界面的情况。2)地震勘探中习惯把x=0时的反射波传播时间叫做t0,即t0=2h0/V。在共炮点反射波时距

7、曲线上,这个t0反映的是激发点O处反射波的垂直反射时间(也叫做回声时间),在共反射点时距曲线上,t0时间代表共中心点M处的垂直反射时间。10共反射点--在多次覆盖采集方法中,在测线上不同位置O1、O2、O3…On点激发,在对应的点S1、S2、S3…Sn接收到水平反射界面上同一反射点R的反射,R点称为共反射点(CRP)。共反射点在地面上的投影为M,称M为共中心点(CMP)。在水平反射界面上,共反射点(CRP)也称共深度点(CDP),S1、S2、S3…Sn各接收道称为共反射点叠加道或共深度点叠加道,其

8、集合称为共深度点叠加道集,简称CDP道集。在倾斜反射界面上没有共深度点。11第二节多次反射波时距曲线地震波遇到波阻抗面时,除产生一次反射外,还产生一些往来于分界面之间几次反射的波,这种波称为多次反射波,简称多次波。产生多次波要有良好的反射界面,因为一般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较小,一次反射波的强度较弱,经多次反射后多次波就很弱了。只有在反射系数较大的反射界面上发生的多次反射才能形成较强的多次波并记录下来。属干这类界面的有基岩面、不整合面、火成岩、海水面、海底面和其它强反射界面。12多次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