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名称:逃家小兔.doc

活动名称:逃家小兔.doc

ID:54417056

大小:2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6

活动名称:逃家小兔.doc_第1页
活动名称:逃家小兔.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活动名称:逃家小兔.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逃家小兔》: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画面内容,理解故事,感受母爱的伟大2、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学习“如果……我就……”的句式,并以此展开想象,创作对话。3、喜欢阅读活动,能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准备:逃家小兔PPT、故事背景音乐、歌曲<心甘情愿>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完整的欣赏文学作品,用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难点:是幼儿能通过看图画听故事,真正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意义。活动过程:一、激发想像1、(出示PPT1,封面)师:今天,朱老师带来了两个朋友,我们瞧瞧。猜猜看,他们在说什么?知道了故事的名字,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二、想像与表达(了解故

2、事内容,大胆尝试想象小兔和妈妈的捉迷藏)1、(阅读PPT2)师:我们来看看兔妈妈和小兔子是怎么说的。老师有感情地朗诵故事第一页。师:小兔子要离家出走了,妈妈会怎么办呢?师:如果自己是小兔会逃到哪里去?师:如果给你一个法宝,让你象孙悟空一样72变,你会变成什么?让妈妈找不到你?2、(继续阅读PPT3)师:你们想不想知道,故事中的小兔变成了什么?(出示图画:小兔子变鳟鱼,教师读小兔的对话)师:你们想想,妈妈听到这句话会怎么办?我们看看哪个妈妈最聪明,猜中了这个方法。教师读有感情地朗诵兔妈妈的话3、观察画面细节。师:看看兔妈妈用什么“鱼饵”去“钓”小兔呢?师:妈妈为

3、什么用红萝卜钓鱼呢?小结:哦,原来兔妈妈这么爱小兔子啊。4、分角色朗诵,学习句型:“如果……我就……”师:我想和小朋友一起来表演一下,我演兔妈妈,你们一起演我的?(兔宝宝),我们来说说小兔和妈妈的话。师:顽皮的小兔子又要变了,这次他会变成什么呢?5、小组讨论,猜想故事情节出示PPT4师:你们看到小兔子在哪里吗?你们想不想帮帮兔妈妈想想办法,怎样追到小兔?师:每组选一副图,和你的好朋友讨论讨论,有哪些好办法,可以帮助兔妈妈?三、原文赏析(flash)师:是不是象你们讲的那样呢,兔妈妈最后找到小兔没有呢?咱们来一起看看这本书观察图片猜测故事结尾小兔和妈妈最后快乐的

4、在一起了,猜猜他们现在又会说什么呢?四、情感体验兔妈妈为什么不变成采花的人,而是变成园丁呢?兔妈妈为什么要变成一棵大树呢?小兔子逃跑了,为什么妈妈要一次又一次的追呢?五、延伸:语言游戏《捉迷藏》师:你们想玩小兔和兔妈妈变变变的游戏吗?你们想变成什么,把你的想法画在小卡教材分析:每个孩子都是**的心肝宝贝,但是在小时候,孩子都不理解妈妈对自己的爱,因为她们总要求自己做一些不太愿意做的事情,孩子们会觉得妈妈并不疼爱自己,有时会有离家出走的念头,但是无论孩子走到哪里,都牵动着**的心,妈妈会永远都是最爱孩子的那个人,这个故事是一场爱的追逐游戏,小兔子的想象力丰富,想

5、去各种各样的地方挑战妈妈对它的爱,而妈妈坚定不移的奉陪到底,不断地去寻找,让小兔感到爱的满足。一抓一逃,富有情趣。故事中小兔和妈妈变化之间的关系,妈妈与小兔的奇妙对话,都带着幼儿徜徉在生动有趣的温馨故事中。设计思路:《纲要》中语言领域的目标之一就是: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纲要实施细则》中也指出:引导幼儿专心阅读,能想象、理解画面内容,并能用语言讲述画面内容和故事情节,会用多种活动表达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逃家小兔》后,更觉得要把这个富有情趣的作品介绍给孩子们,整节活动在情感的体验上体现家庭的亲情。加上大胆的想象,更能加深和体会到妈妈对孩子的爱。实效:每个人都想

6、有一个家‘“家”是个温暖的地方,可小兔子觉得自己到了很想离家出走的年纪。于是他就想方设法地离开家,离开妈妈温暖的怀抱。走得有些义无返顾,走得有些理所当然。可是他却没能发现,妈妈的目光,妈妈的牵挂跟着他的脚步,蹒跚而至,一刻也没离开过。当孩子在外经历风雨、磨砺成长之后,蓦然回首,忽然间才明白,这世界上无法逃离,也无法抗拒的是伟大的“母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