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411041
大小:4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16
《《六国论》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六国论》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体会作者缜密的构思和对比手法。2、学习前两段的文言字词和固定句式。3、领会苏洵关心国家、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抵抗外辱的思想,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现实性和针对性。4、提高学生对古今异义词语的准确识别,运用的能力。5、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用多种论证方法逐层论证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体会作者缜密的构思和对比手法。2、学习文言字词和固定句式。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对古今异义词语的准确识别,运用的能力。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
2、用多种论证方法逐层论证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第一课时一、导入:在高一学习必修三时,我们学过贾谊的《过秦论》,贾谊通过回顾秦王朝的兴衰历史,总结了秦王朝迅速覆亡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规劝汉文帝实行宽松的休养生息的政策,以巩固汉王朝的统治。今天我们学习与《过秦论》相辉映的一篇史论---《六国论》。二、作者介绍: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北宋著名散文家。相传“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达到通六经百书、下笔顷刻数千言的程度。学成后带
3、领儿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所著的文章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也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三人合称“三苏”,三人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著有《嘉祐集》,本文选自《嘉祐集笺注》。三、解题: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政论和史论两种。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四、写作背景: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
4、队大小六十余战,输多胜少。1004年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
5、更张,勿蹈覆辙。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五、讲解文章的一、二自然段的重要词句。六、学生巩固梳理。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课时所学重要文言知识。二、讲解3-5自然段三、学生巩固梳理本文词句。四、练习检测。1、特殊句式。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判断句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判断句C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D洎牧以谗诛。被动句E举以予人。省略句F至丹以荆卿为计。省略句G赵尝五战于秦。介宾后置H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定语后置I其势弱于秦。介宾后置2、词类活用:A日割月削(名词作状语
6、,一天天地、一月月地)B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C义不赂秦(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用作动词,礼遇)E不能独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F李牧连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G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副词作动词,坚持到底)H理固宜然(名词作状语)3、古今异义词。A、其实百倍(那实际上。今:实际上)B、思厥先祖父(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C、后秦击赵者再(两次。今:表示又一次。)D、始速祸焉(招致。今指速度快。)E、可谓智力(智谋和
7、力量。今: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的能力。)F、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G、率赂秦耶(全都,一概。今:率领,不慎重)4、一词多义现象。“以”的用法(1)不赂者以赂者丧(2)秦以攻取之外。(3)以地事秦。(4)洎牧以谗诛。(5)至丹以荆卿为计。(6)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7)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8)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9)日削月割,以趋于亡(10)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11)皆以美于徐公。“兵”的用法(1)非兵不利(
8、2)斯用兵之效也(3)而秦兵又至矣“为”的用法(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至丹以荆卿为计(3)邯郸为郡“始”的用法(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2)始速祸焉5、找出文章中的通假字。A、暴霜露通“曝”暴露,冒着。B、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C、当与秦相较通“倘”如果。第三课时一、全文重要词句的复习。二、全文赏析。1、赏析第一段。A、指定学生诵读该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B、这一论点的提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