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377322
大小:441.6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01
《从哲学视阈探究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3年第1期山青东省少年团校研学究报No.1,2013(总第93期)General,No.93从哲学视阈探究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朱晓林[摘要]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与积淀起来的一种意识和感情。进入21世纪以来,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我们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存在的问题切入,阐述中西方学者对幸福观的不同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的因素,探索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途径。[关键词]大学生;幸福观[作者简介]朱晓林,河海大学马克思
2、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江苏南京210098)每个人都在谋求幸福,这是不必争辩的命题。未来,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有着重要费尔巴哈说:“一切有生命和爱的动物、一切生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着的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基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人的任何一种追求都是对一、幸福的内涵及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幸福的追求。”⋯恩格斯说:“在每一个人的意识或感觉中都存在着这样的原理,它们是颠扑不破的原什么是幸福?这是人类广泛思考和长期探索则,是整个历史发展的结果,是无须加以证明的的问题,但“不幸的是幸福的概念是如此模糊,以⋯⋯例
3、如,每个人都追求幸福。”2从古至今,人们致虽然人人都在想得到它,但是,却谁也不能对自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始终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己所决意追求或选择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条理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境遇有着不同一贯。”_3康德的这一感叹生动地揭示了幸福内涵的感受和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幸福问题,它直的多样性内容。接地影响、指导着人生的实践,极具重要性。马克思说:“幸福总是基于个体,而又依存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加注重对幸福的体社会的。一方面,人对幸福生活的体验来自于幸福会。幸福已走进人们开放的心灵,成为一种时代观感的产生,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总体的
4、需要得到某念。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现代化的今天,我国正处种程度的满足所产生的愉悦状态。”4由此说来,于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潮幸福感是人与生俱来的,它往往是人自我实现后的已完全使人对幸福的追求走向了反面,幸福的异化一种满足感。此外,个人幸福不能脱离社会幸福而现象充斥着世界的每个角落,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出存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现了偏差,因此我们有必要站在哲学的高度对幸福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人类生活,从人类问题进行研究。人们对幸福的认识是可以改变、培社会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关注的是全人类幸福的实养与提升的,进行幸福观
5、教育,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现。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贴近现实的,用马克思主具有可能性。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义幸福观来指导大学生,会有利于大学生幸福的实观形成的关键期,其思想观念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现(一)幸福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福观认为人对其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幸福的主观性强调的是不同时代、阶级以及不赖和需求,完全是正当的,满足正当需要是人不可同生活目标和理想的人有着不同的幸福观,显示着剥夺的权利,一切压抑人的正当需要的行为,都是幸福的个体性;幸福的客观性强调的是人们需求的违背人性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充分满足,是整个历史发展的结
6、果,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肯定人的正常需要,绝不仅仅是指满足人们物质生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这种主观性和客观活的自然需要,还包括满足人们社会生活以及精神性统一的基础是人的实践。生活的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人的A然需要主要首先,幸福的客观性决定幸福的主观性,幸福指人的生理需要,如吃、穿、住等等;人的社会需要的主观性依存于幸福的客观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包括人的政治的、经济的以及发展需要等等;人的幸福是主体价值得以实现的体现,与人们对人生目精神需要包括归属需要、认同需要、自尊需要等等。的和意义的理解分不开。但幸福归根到底是由一所以,人的幸福不仅仅来自对自然需要的
7、满足,也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生活条件决定的,是处于一定来自对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如果一个人社会历史环境的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只追求物质享受,没有精神追求,即使达到自己的由于感受和理解到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目标,这种幸福感也是苍白的,并且很快就会厌倦神上的满足。承认幸福的主观性,是确立正确幸福的。如果一个社会只有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观的前提。但是,幸福的主观性不能脱离其客观性很贫乏,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因为无法满足人们的而存在。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而难以维持和巩固。其二,幸福的实现,要通过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三)幸福是享受与劳动的统一
8、主体化的双向运动。幸福离不开人的主观体验。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范畴不仅包含着对物质但是,追求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