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322061
大小:7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15
《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堂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初中物理设计者王书艳单位(学校)安阳县吕村镇第二初级中学授课班级八年级章节名称9.3物体的浮与沉学时1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本节(课)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⒈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⒉了解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过程和方法:学会应用收集资料和问题讨论的方法认识浮力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相关内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⒈通过浮力在科技方面的实例,体会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⒉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学生特征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正处于抽象思维的形成时期。所以要通过生动形象的实验和多媒体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
2、理知识和原理。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具体描述语句9.3.19.3.29.3.3掌握应用体会物体的浮沉条件。会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我国劳动人民在利用浮力方面的聪明才智。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实验教学难点物体浮沉的判断方法及其应用实验和多媒体5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9.3.19.3.29.3.3掌握应用体会投影投影投影物体的浮与沉浮沉条件的应用盐水选种AF.FHIFGG物体的浮沉条件浮沉条件的应用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利用浮力方面的聪明才智5分钟10分钟4分钟网络网络
3、网络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板书设计一、物体的浮沉条件:取决于重力和浮力上浮:F浮>G物液<物下沉:F浮
4、物悬浮:F浮=G物液=物漂浮:F浮=G物液>物二、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1.密度计(漂浮)密度计所受的浮力总是等于它所受到的重力2.盐水选种3.潜水艇潜水艇的原理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浮沉的。4.热气球5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教学模式:诱思探究式合作交流式教学过程结构:学生发现问题设计层层递进诱思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合作交流,展示结论学生畅谈体会收获展示密度计、选种学生讨论,密度计的工作原理及选种原理教师小结结束学生自主练习,利用浮沉条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展示引入浮沉条件学生总结浮沉条件教师点评浮沉条件在实际中应用开始导入问题学生动手做实验教师点评诱思:物体的浮与沉取决于什么因素?教师进行
5、逻辑判断学生的活动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媒体的应用5形成性练习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练习题目内容9.3.19.3.2掌握练习1、两个体积相同的铁球分别放置在水和水银中,受到的浮力谁大?练习2、一艘装满货物的轮船从河里驶向海里,它受到的浮力将如何变化?船体上浮一些还是下沉一些?形成性评价根据课堂设计及练习反馈,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够应用浮沉条件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但是浮沉条件的应用是难点,还需要通过课下的练习、作业、检测进行反馈和巩固.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更应让学生通过实验、交流、讨论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尽量避免把一些结论过早的给学生,应当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发现,从而让学生感
6、受到一切知识学习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也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5课堂教学设计表《物体的浮与沉》单位:安阳县吕村镇第二初级中学课程名称:初中物理授课班级:八年级设计者:王书艳2013-10-23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