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26746
大小:1.64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7-11-12
《无砟轨道长轨精调作业指导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轨精调作业作业内容1、长轨应力放散锁定后对轨道的重新测量,对测量资料汇总整理和模拟调整并形成书面文件,同时统计扣件更换/调整的种类和数量并提报物资需求计划。2、根据模拟调整文件报表,现场核对调整位置和调整项目,确认无误后更换相应种类的扣件。3、扣件更换结束后,按规定扭力上紧螺栓,同时检查轨道调整效果和平顺性是否达到要求。4、清理回收更换下来的扣件并分类存放,同时清理干净道床污染物。作业标准1、重新测量前,认真核对CP3/4坐标、轨道设计线型要素数输入正确,确保测量仪器校核无误,设站精度达到要求,
2、钢轨、扣件干净无污染,无缺少和损坏,轨枕无空吊现象,焊缝平顺(<0.2mm),扣件扭矩和扣压力达到设计要求。2、测量一般选在阴天或夜间进行,严禁在高温、雨天、大雾、大风等条件下测量,避免测量误差过大和出现假数据。3、测量数据模拟调整前,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调整原则:“先整体、后局部,先轨向、后轨距,先高低、后水平”,优先保证参考轨的平顺性,另外一股钢轨通过轨距和水平控制。一般轨距控制在±1mm以内;水平控制在1mm以内;轨向和高低控制在2mm以内,连续两根轨枕各指标的变化率控制在0.5~0
3、.7mm。特殊情况下,对于调整量突然变化较大的地段,需现场核对或重新测量后再做调整。作业标准4、扣件更换前,认真核对现场轨道实际情况,找准需更换扣件的轨枕(结合枕木编号会使该项工作精确、高效),做出相应的标识,并用弦绳和道尺做必要的复核。现场按既有线施工规定做好防护。5、更换扣件时,每次拆除扣件不得连续超过5根枕木(防止胀轨),并且在更换扣件区段两端各松开1~2根轨枕扣件(只是松开,不拆除),确保扣件更换能达到预期目的和平滑过渡。6、扣件更换结束后,再次核对调整量和扣件规格,确认无误后按规定力矩上
4、紧螺栓,回收调整下来的扣件,打扫干净道床表面(一般路基地段因回填级配碎石会有污染物,桥梁和隧道地段会较干净)。7、再次复查调整效果。对于只是个别更换扣件地段,可以用弦绳和道尺复核即可,对于长大区段调整的,用精调小车测量检查比较高效。作业流程施工准备轨道状态检查确认轨道测量模拟试算调整现场位置确定及复核更换扣件/调整扣件轨道状态检查确认人员组织(一个班组)建议2个组左右线同时进行,可节约模拟试算技术人员1名,现场标识技术人员1名,现场指挥人员1名,防护人员2名。工具配备1、轨道精调小车一套(含全站
5、仪、棱镜等),2、弦绳1付,3、道尺1把,4、塞尺2把,5、起道器(手摇跨顶、压机)1台,6、丁字扳手4把、电动扳手一台(长大区段调整时使用),7、小撬棍1根,8、钢刷1把(备用),9、石笔1盒,10、防护用品2套,11、交通工具(客货车或中巴车)1辆。作业细则1、按基本要求配备齐全轨道精调所需物品,并对相关仪器或设备按规定项目做好检验和校准工作。重点做好全站仪、精调小车和道尺的校核,确保不同测量手段的结果尽量一致或相近。2、按不同工种配足相应的作业人员,作业前认真学习作业指导书,并认真学习既有线
6、施工安全相关知识,培训结束考核合格后方可上线作业。3、对CP3/4点做重新检查和测量,确认点位可用,坐标值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对于被破坏而无法使用的CP3/4点,必须重新埋设和测量并纳入确认后的CP3/4网进行平差。及时更新相关数据,使用前认真核对数据的可靠性和输入的正确性。作业细则4、认真核对设计资料,确保设计线性等资料输入正确。重点核对平面曲线要素、变坡点位置和竖曲线要素、曲线超高等。确定基准轨(参考轨):平面位置以高轨(外轨)为基准,高程以低轨(内轨)为基准,直线区间上的基准轨参考大里程方向
7、的曲线。5、测量前安排专人对需要测量地段进行全面检查,主要消除扣件扣压力不足(表现为扣件与轨距挡块中间不密贴)、轨距挡块与钢轨、钢轨和轨下垫板不密贴、钢轨工作边有残留混凝土等情况。要求所有不密贴控制在0.3mm以内,最大不超过0.5mm。检查方法:塞尺逐个检查。6、按测量和精调小车操作程序对轨道进行仔细测量。重点控制好测量环境、设站精度、棱镜的安装等细节。对现场测量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点位,及时备注并通知技术负责人现场核对和解决。每次测量结束后,及时整理导出数据以便分析和调整。下次测量时,与上次测量至
8、少搭接5根枕木,避免测量误差出现错台现象。作业细则7、轨道模拟调整。1)生成的报表中,导向轨为“-1”表示右转曲线,平面位置以左轨(高轨)为基准,高程以右轨(低轨)为基准;导向轨为“1”表示左转曲线,平面位置以右轨(高轨)为基准,高程以左轨(低轨)为基准;2)”先整体后局部”:可首先基于整体曲线图,大致标出期望的线路走线或起伏状态,先整体上分析区间调整量,再局部精调;3)“先轨向后轨距”,轨向的优化通过调整高轨(基准轨)的平面位置来实现,低轨的平面位置利用轨距及轨距变化率来控制;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