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笔墨属性内涵的基本规定

中国书画笔墨属性内涵的基本规定

ID:5419230

大小:503.3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10

中国书画笔墨属性内涵的基本规定_第1页
中国书画笔墨属性内涵的基本规定_第2页
中国书画笔墨属性内涵的基本规定_第3页
中国书画笔墨属性内涵的基本规定_第4页
中国书画笔墨属性内涵的基本规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书画笔墨属性内涵的基本规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129!茎鲨叁型兰!!茎室!!!!!兰!!查婆塑型茎查亘室兰!!笙笙!塑璺笙!翌塑nHUNDREDSCH00LSINARTS一文章编号:1003—9104(2012)02—0129—06中国书画笔墨属性内涵的基本规定樊波(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摘要:本文通过“骨”、“筋”、“肉”、“气”(意)和“沉厚”、“干涩”:“滋润”、“活化”等一系列概念对笔墨的属性内涵进行了理论阐发,揭示了中国书画笔墨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关学价值和意艾。关键词:中国书画;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笔墨内涵;美学价值;基本规定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中国传统书画理论已对笔墨的

2、属性作了相当深入的探讨,其中一些见解十分精辟,但它们只是对笔墨属性内涵的某一侧面作出了阐发,并未能对之进行完整而深入的概括和说明。这就需要我们综合前人观点展开进一步的考察。这里首先考察一下笔的属性内涵,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来看:第一,笔之骨。卫铄在探讨用笔时就曾说:“善笔力者多骨。”④谢赫在谈到绘画六法时,其中一法就是“骨法用笔”④。类似言论还有很多,如杨泉论草书用笔:“骨硬强壮,如柱楚之不基。”@萧衍论书法用笔:“肥瘦相和,骨力相称。”㈣袁昂称陶隐居的书法“骨体甚骏快”,又称蔡邕的书法“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张彦远谈到绘画用笔时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汪之元说

3、画墨竹要做到“骨力行笔”④;沈宗骞说:“论画者,谓以笔端劲健之意取其骨干。”@从这些论述可知,所谓笔之“骨”,就是强调笔的力度和力量。现代美学家宗白华说:“骨是生物体最基本的间架”,“骨是生命和行动的支持点”,“表现一种坚定的力量”㈣。据此我们也可以说,“骨”乃是“笔”得以确立的“最基本的间架”。是表现坚定力量的“支持点”。这也就是所谓的“骨力”、“骨体”,这是笔的属性内涵的第一要素。孙过庭说:“假令众妙攸归,务存骨气;骨既存矣,而遒润加之。”∞这表明,笔有了骨的力度,凝聚(存)了内在的力量,才能谈得上其他(众妙),否则一切就会无从依靠和支持。从美感角度来看,笔之“骨”构成了用笔

4、的阳刚(“强壮⋯‘劲健”)特性,五代荆浩所说“生死刚正谓之骨”,就很好地概括了这一特征。第二,笔之筋。卫铄第一次从书法用笔的角度提到“筋”的概念。后来书法理论著述也多以“筋”的概念来说明书法家用笔的特点,如王僧虔说王瑾(伯玉)书法能“得其筋”@,张怀王鏊说韦诞书亦“得其筋”@,徐浩说虞世南的书法同样能“得其筋”@。卫铄说:“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鲫王羲之也说:“欲书先构筋力。”∞可见笔之“筋”也是强调一种用笔的力度。在这一点上,筋、骨是相通的。所以在一些书画理论著述中,筋、骨经常连用并称,所谓“筋骨紧密”、“稍露筋骨”、“筋骨渐备”、“筋骨立形”,如此等等。但是笔的“骨”

5、之力与“筋”之力终究有所不同,骨之力是笔之确立的支持点,而筋之力则是笔之运行的发动者。对此宗白华有一个比喻性的说法:“附在骨上的筋是一切动作的主持者,筋是我们运动感的源泉。”⑩进一步看,骨之“力”多为外显,而筋之“力”则是内含的。+作者简介:樊波(1957一),男,汉,江苏南京人,北京大学哲学(美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美学)博士,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江苏省美学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书画美学,艺术学。万方数据n茎鎏!望主璺竺墨垦竺塑塑箜墨奎塑塞:I130—HUNDREDSCH00LSINARTS王

6、羲之就说:“存筋藏锋,灭迹隐端。”@骨之力是果决断然(骏快)的,而筋之力则柔韧而连绵,也即荆浩所言“笔绝不断谓之筋”凹。从美感角度讲,如果说,骨之力表露了用笔的阳刚特性的话,那么筋之力则体现了用笔的阴柔特征。后来清人郑绩对于笔之骨、筋的特点和性状曾作过精辟的概括:“笔笔见骨,其性主刚,故笔多折断;笔笔有筋,其性主柔,故笔多长韧。’’⑩第三,笔之肉。卫铄还谈到笔之“肉”的概念,但多从否定意义上来讲的:“不善笔力者多肉”,“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回。这表明,笔之“肉”在一定程度上与“骨”、“力”是相排斥的。但卫铄只是否定用笔之“多肉”,而并没有否定“笔之肉”本身。所以她又说:“多骨微肉

7、者谓之筋书。”@这样就将笔之“肉”与“骨”、“筋”都联系起来了,由此“肉”与“骨”、“筋”共同构成了笔的属性内涵。但应当说,笔之“肉”与笔之“骨”、“筋”的区别是明显的。张怀璀在《书断》中评日:“胡昭得其骨,索靖得其肉,书诞得其筋。”徐浩在《论书》中评日:“虞得其筋,褚得其肉,欧得其骨。”就很好地提示了笔之骨、筋、肉三者在一些书法家中的差别和偏向。进一步看,肉与骨、筋又具有一种统一性。首先,骨、筋的确立,乃是肉之所存的前提。徐浩说:“筋骨不立,肉何所附?”@清人沈宗骞也说:“骨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