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大于结果.docx

过程大于结果.docx

ID:54156383

大小:519.8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4-14

过程大于结果.docx_第1页
过程大于结果.docx_第2页
过程大于结果.docx_第3页
过程大于结果.docx_第4页
过程大于结果.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过程大于结果.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过程大于结果张莹这节课是《数字畅想》,只是想借助某个数字去达到一种思维的活跃,让孩子们积极创想,不受老师的影响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没有束缚的呈现自己的想法。在故事的安排和讲诉上,我会考虑到许多的问题,我的“提示性语言”会给孩子多少影响?会不会束缚了孩子的想法?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的思维在轻松的氛围下得到最完全的释放?。。。这都是我备课时反复思索的在课堂的过程中,我通过游戏的语言和方式,让孩子把数字宝宝“藏”起来,“美”起来。尽量让孩子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装饰、变形、异形我们的数字宝宝,让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达到最大化。孩子

2、们在涂鸦纸上,先画了一个大大的5(根据孩子的平均年龄而定的数字),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随心而欲的描绘着。刚刚开始我没有给孩子多么“花俏”的工具,而是运用最简单的油性笔,能传达出孩子最真实的想法就行了,工具只是一个媒介而已来看看孩子们的创想吧~葛娃娃的数字宝宝胖胖的,很是可爱,他把他的数字宝宝藏在了海洋里,还有章鱼哥、海豚、各种小动物陪着它,旁边的各种圈圈是非常非常多的海浪。孩子用了装饰的手法把美丽的数字宝宝藏了起来,我觉得很有意思,看的出来孩子是动了脑经,花了心思的,很有想法,值得表扬。   周明捷宝宝的数字

3、宝宝变成了火车轨道,上面有好多好多的小石子,火车轨道被藏在了一个大大的宝箱里面,宝箱扔到了海里,章鱼宝宝也游了过来~孩子的故事很有趣,当孩子俏俏的跟我讲这些故事的时候,我觉得很不可思议,我感叹孩子的想象力,故事也有很强的联系性。   当孩子把自己的创想完成后,其实这节课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孩子的思维得到了释放,创想的也非常棒,跟我们的数字宝宝玩的也很开心。此刻,我只需要找一个媒介让孩子的创想表现的更加的炫彩,我选择了让孩子们去熟悉熟悉我们的刮画纸。   我先给了孩子们一张小块块,来和我们的“朋友”打打交道。让孩子们

4、先自己玩玩刮画纸,自己探索其中的方法,用触觉去感受刮画纸的特性,在孩子们自己充分的感受完之后,让孩子们自己告诉我怎么用,再从孩子们的回答中,先补充,再总结。此刻的孩子会更明白刮画纸的特性与技巧性的东西。娃娃在涂玩的过程中,默默地继续创意5宝宝的故事。   周明捷宝宝,一边感受着我们的刮画纸,一边建起了一栋大楼房呀,旁边是2宝宝3宝宝在干嘛呢?      孩子们在玩刮画纸的过程中,看着黑色轻轻一刮就是彩色的,觉得好神奇,还一边刮一边猜下面的颜色。葛娃娃中途还在想它是怎么做出来的,自己还创意了一个做法:用油画棒先图上

5、彩色,在刷上黑色的颜料,干了就刮刮刮。老师都觉得孩子的探索和动脑经的精神很值得表扬呀。     孩子们也感受完了,知道怎么好好玩了,那现在就是要把大家的创意转移到我们的刮画纸上了,可能是已经两次的换纸过程了,孩子们对刮画纸的热情也慢慢的减弱了,在最后的转移画面的时候都有点小小的分心了。  葛娃娃在A4的刮画纸上又重新的选择了一个数字6来进行自己的创想,我没有阻拦孩子,孩子有自己选择、创作的权利,这个过程就会比较的艰难了,又要再一次创想并且呈现在刮画纸上,哪里是块块?哪里是线线?思维与动手能力同时启动,对孩子是个大

6、的挑战。不过孩子最后的作品也是非常的棒的。6被孩子异形长了一个乌龟,在海底游阿游的,旁边是海洋里的小动物,乌龟好像被弹簧弹得高高的,是要去哪里呢?嘿嘿 周明捷宝宝,把自己先创想好的“轨道5号”通过A4刮画纸很好的表现出来了,画面转移的很好,并且还给它们添加了新的朋友,1、0宝宝组成的章鱼水母军团,拍成了一条一条的长队,很是有气势呀,海里的浪还是很大的呀,宝箱也把我们的轨道5号抱的紧紧地呀~      整节课下来,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不停地创想、感受、验证、实施,过程很棒!远远比最后的结果有价值的

7、多了,更值得关注多了。从我以上几乎整节课的描述中大家也看到了,孩子们都是自己去感受画面,创造画面,充分的主动了,没有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在随心而欲的作画。我这节课的目的也充分的达到了——孩子们积极、自由畅想。      刮画纸只是个媒介,最后的作品只是一种形式,而孩子们创作的过程是最值得纪念、关注和延续的。家长在欣赏孩子们的作品的时候,不要用成人的审美去看待画面,像不像啊?整不整齐啊?大人的审美都是固化的,定型的思维了,而孩子们的观念还在成长,他们自己的审美还在完善和探索的过程中。大人不应该将我们的审美一沉不变的

8、转给孩子,否定、阻止孩子探索美的过程。在欣赏孩子作品的时候,应该要多去了解孩子们创作的过程和经历,通过这样深入了解画面里的东西。           当我们大人在欣赏名家的作品的时候,特别是那种“看不懂”的名作的时候,都会想去看看他的自传,了解了解人物社会背景、创作过程等等,才会促使我们更懂得这张名作存在意义。这不是跟欣赏孩子作品、关注孩子的过程是一样的嘛?过程往往比结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