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介绍民风民俗.doc

教学案例介绍民风民俗.doc

ID:54154639

大小:2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4

教学案例介绍民风民俗.doc_第1页
教学案例介绍民风民俗.doc_第2页
教学案例介绍民风民俗.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介绍民风民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介绍民风民俗》教学案例西固一校王怀玲写作需要生活,更需要对生活的体验。有些学生的习作索然无味,没什么内容,与其说是缺乏生活,不如说是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古人云:“心生而言立”,如何让学生的习作丰富精彩,生动独特,我认为应首先注重学生的体验。下面以《介绍民风民俗》的习作指导课为例,谈谈我的理解。教学案例:设计一(没有关注学生体验的习作指导课)师:泱泱华夏大地盛开着五十六朵美丽的民族之花,你知道哪些民族?生:藏族、蒙古族。生:哈萨克族生:彝族、苗族、壮族。…………师:因为地域不同,每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民风民俗,例如不同的服饰、民居、饮食、文化等等,你了解哪个民族

2、的风俗呢?先四人小组说,再全班交流。学生拿出提前搜集好的资料,大段大段地读自己选好的某民族的风俗,其他同学静静地听着介绍,课上没有同学的补充互动,俨然是一堂民风民俗的介绍课。设计二(关注学生体验的习作指导)师:你吃过风味十足的地方菜吗?你穿过漂亮的民族服饰拍照吗?你到外地旅游时参观过各具特色的民居吗?你欣赏过如神奇的变脸这样的地方戏吗?学生的思维一下打开了,根据自己的体验生动地介绍,有过相同经历的同学相互补充。例如介绍“北京烤鸭”时,学生有的讲了有关烤鸭的历史故事、有的讲了自己第一次吃烤鸭的感受,有的介绍了果木烤制的方法,还有的介绍一鸭三吃的吃法以及烤鸭的色、

3、香、味。在丰富形象的介绍中,学生兴趣盎然,老师也相机指导了有关民族饮食的写法。案例分析:介绍民风民俗对于学生来说,既陌生又贴近,既枯燥又有趣。陌生枯燥是因为地域差异遥远,学生对其不甚了解,因此,学生很容易通过翻阅书籍、报刊或上网去获得信息。而这些信息是文字化的,空洞乏味。因此学生介绍起来流畅却缺乏情感。听的同学眼前也是“空”的,内容如过眼云烟,听完几乎也忘完了,只对内容留下大概印象,根本谈不上心灵的参与。因此,形成了枯燥的课堂。这就是设计一带来的课堂效果,写出的文章自然也是千篇一律的对材料的摘抄、重组,缺乏情感。而设计二,老师以学生的体验为抓手,把自己的眼睛看

4、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双手触摸到的表达出来,这样,“遥远”的事物变得“贴近”了,听的同学有了相似的经历体验,情感发生了共鸣,课堂因交流而动起来,活起来,“枯燥”地介绍变得“有趣”了,自然写出的文章描述生动、感受独特、情感充沛。反思:1.注重体验令文章表达更独特,情感更充沛。“体验”是别人无法取代的,它关注的是自己的心灵,是与自己心灵的对话。发现是你独特的发现,感悟是你的独特感悟,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别人无法取代的。作文就应当以独特的发现,独特的感悟,独特的表述来彰显学生生命中的独特。设计二中的教学设计触及了儿童的心灵,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满足了成长需求

5、,而不是设计一中的被动应付,有了“心”的参与,文章自然会有真情实感的流露。2.注重体验使学生对习作更感兴趣。“情动而辞发”要想让孩子写好作文,就要先激发感情。设计一中的孩子为什么在作文时没有话说,因为没有说的欲望,没有可补充的内容,而设计二中的孩子因为有了切实地体验,因此有了一肚子的感受要倾诉,处于一个“憋不住”的状态,孩子们在听想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表达的欲望和冲动,此时拿起笔来,自然是一吐为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