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149407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13
《积极心理学人文关怀探讨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积极心理学人文关怀探讨积极心理学人文关怀探讨积极心理学人文关怀探讨积极心理学人文关怀探讨 长久以来,心理学作为一门临床医学,更多的是用于诊断和治疗,它更关注人们的消极行为和负面情绪。统计显示,过去的心理学论文更多的涉及焦虑、抑郁、压力、恐惧等生活不幸的方面,而忽视了要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不仅仅是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更多心理健康的人也需要心理学的关怀与指导。20世纪末期,美国兴起了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学思潮,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倡导了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显示平常人也有兴趣去发现有价值的、正确的和使人进步的事物。反映了人
2、类最有效的本能,谁能成功地适应环境并学习技能。虽然有困难,但心理学仍然能解释这类事实,而绝大多数人也过着有目标有尊严的生活”。“积极心理学试图敦促心理学家采用一个更开放更欣赏的角度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Seligman先生在积极心理学导论中提出“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于积极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体特征、积极的制度体系的科学,当人们感到生活缺乏价值和意义时,积极心理学促使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免于异常状态。”对这些“异常状态”的高度关注过多占据着心理学研究,其结果导致心理学研究陷入了一种缺乏积极特征的模式。希望、智慧、创造、面向未来、勇气、灵性、责任和毅力
3、被忽略了。Seligman先生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基础上,研究狗对电击的反应,发现了习得无助现象,进而提出了习得无助和习得乐观。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动物身上,在人身上也普遍存在。当人面临不可控制的情境时,如果发现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就会放弃努力,产生消极情绪和行为,这就是习得无助。而习得乐观也如此,这两个理论的运用对抑郁症的治疗取得了有效成果。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很多,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主观幸福感和乐观。研究人员发现,影响人们获得主观幸福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稳定原因,另一个是易变化的原因。也有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获得主观幸福感的途径、方式
4、和持久性方面存在差异。另一个重要研究是乐观,可以通过Seligman的测量乐观问卷、归因风格问卷、儿童归因风格问卷测量人的乐观程度。乐观让人们看到更多的是事件好的方面,让人产生快乐的情绪,有效地抵御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近些年来,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然而,大量事实表明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采用“消极心理学”的方法。学校和老师更多的是关注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出现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出现心理异
5、常的学生毕竟只是少数,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教师关注度较低。职业院校的学生年龄普遍偏小,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即使没有出现明显的心理异常状态,他们就真的不需要老师的关注了吗?事实上是大量职业院校的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他们缺乏学习的动力、对未来感到迷茫、很少感到幸福。学生表现出来的状态是玩手机、上网、看电视剧、打游戏,学习不积极,卫生习惯差,纪律涣散。心理方面表现出了不够自信、失落感强、偏执、叛逆心理严重等现象。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的现状,积极心理学为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打开了新视角,提出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对心理问题的预防加入教学目
6、标中,注重学生潜力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把提高积极心理情绪的内容加入教学内容中,培养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人才。从价值取向上培养正能量并具有积极价值观的学生。形式上,职业院校不再充当“救火员”的角色,转而将重心放在提高人们的“防火”意识,防患于未然。这就需要构建职业教育的积极模式,既要对异常状态的学生进行治疗,又要对正常状态的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二者平衡,双管齐下。在职业教育中引入系统的心理健康课程,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去选择课程内容,提供积极的教学环境,注重让学生体会到幸福感,关注未来,养成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快乐。同时,还要求班主任在
7、日常的管理和工作中,运用积极的心态提高教育的效果,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开展积极的班级文化建设,增加课外辅导活动。 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运用到职业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打开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凸显出职业教育的人文关怀。本文通过七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例分析。第一课:心理学无处不在。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的第一次课,课程的目的是进行心理健康课程团队建设。教学是针对职业院校一年级学生开展的,他们刚刚跨入校门,来到全新的环境,对周围的同学和校园仍然感到陌生。通过课堂活动促进同伴之间的关系,引导班级同学相互认识,增加团体凝聚力,增强集
8、体意识。课程的开展从学生的现状入手,让他们把对自己的了解写下来,主动和不认识的同学打招呼,并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