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供应与货币供应研究 .doc

劳动力供应与货币供应研究 .doc

ID:54148019

大小:38.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4-13

劳动力供应与货币供应研究 .doc_第1页
劳动力供应与货币供应研究 .doc_第2页
劳动力供应与货币供应研究 .doc_第3页
劳动力供应与货币供应研究 .doc_第4页
劳动力供应与货币供应研究 .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劳动力供应与货币供应研究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劳动力供应与货币供应研究劳动力供应与货币供应研究劳动力供应与货币供应研究劳动力供应与货币供应研究劳动力供应与货币供应研究劳动力供应与货币供应研究劳动力供应与货币供应研究劳动力供应与货币供应研究劳动力供应与货币供应研究  货币供应与产出和就业关系是经济学界关注的一个重点。凯恩斯理论及其后发展起来的新古典综合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理论坚持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都有重要作用,都能够影响总需求,进而引起产出和就业的变化。但以Friedman为代表的货币主义理论则认为,货币在短期内会引起产量增加,但也将引起物价上涨,在长期内将全部反映在物价上涨上,因此该派理论认为,货币供应短期内会

2、影响产出,但长期内与价格上涨一致。货币供应与产出、就业关系,除了不同派别的理论研究外,实证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归纳起来,大致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从总量上进行研究。Friedman&Schwartz、McCnadles&Weber实证研究认为,在长期内货币供应增长和实际产出之间不存在相关性[1-2];但Fisher&Seater、Olekalns在研究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货币供给和产出关系时,则发现存在一定关联性[3-4]。在国内,周锦林实证研究认为我国的货币供给达不到预期效果[5],夏斌和廖强则发现1994—2000年尽管货币供应不减,但经济增长速度却平稳稍降[6];与其相反,刘霖和靳

3、云汇、闰力等的实证研究认为,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7-8]。二是从货币结构层次上进行研究。研究者一般是考察不同层次货币的供应对产出的影响,如King&Plosser、Blinder研究了M1、M2与产出间的均衡关系[9-10]。在国内,刘金全和刘志强考察了M0、M1、M2与GDP之间的Grange因果关系[11]。三是从地区效应影响上进行研究。Ramaswamy&Slk研究发现,德国、奥地利、比利时、芬兰同法国、西班牙、瑞典、丹麦等国相比,货币供应对产出作用的时滞要长[12];Michael&Wall研究发现美国各州实体产业对紧缩货币政策的反应程度存在差异[13]。国

4、内一些学者也实证考察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如高云峰和阮莉莉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14]。从现有文献研究来看,学者们对我国的货币供应对产出的实证研究取得了相当进展,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缺少从实证角度考察货币供应对就业增长的影响,没有联系行业差异、产业升级换代和劳动力供应来考察货币供应对不同行业的产出和就业影响;同时缺少从微观机理入手的研究。为此,本文将在一个新的框架下综合考察货币供应对我国的产出和就业的影响。在研究时,先考察货币供应对产出和就业影响的微观机理,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货币供应对不同行业的产出和就业影响,并考虑劳动力供应和行业发展特征。  为了深入了解货币供应对我国的

5、产出和就业的影响,我们从微观机理来进行说明。假定有代表性的企业m和n,企业n生产中间产品N,其生产中间产品N需要投入劳动力为Ln。企业m生产最终产品Y,但需要企业n生产的中间产品N和相应的劳动力Lm。为了简化问题的讨论,假定中间产品N供应时间快速,生产时间忽略不计①,而企业m的生产需要一个周期。假定企业m支付劳动力Lm的资金为Cm,企业n支付劳动力Ln的资金为Cn,则整个社会需要的合理资金为C=Cm+Cn。假定社会的全部劳动力为L(显然Lm+Ln≤L),生产的Y由全部劳动力L来消费。在上述假定基础上,下面通过4期模型来具体描述货币投放对产出和就业的影响。T=0+(初始时期)时:假定企业

6、m拥有货币(禀赋)为C0,企业将其中Cm0用于购买劳动力Lm0,用Cn0购买价格Pn0的中间产品数量N0;企业n在获得货款Cn0后,购买劳动力Ln0来生产相应的中间产品。假定企业m和n劳动力工资水平相等均为w0。则有如下等式:C0=Cm0+Cn0,Cm0=w0Lm0,Cn0=w0Ln0=Pn0N0。T=1-(第一期末)时,企业m生产出产品为Y1,而整个社会劳动者获得的货币为C0,显然价格水平为:py1=C0Y1。T=1+(第1期后或第2期始)时:假定企业m获得增量货币ΔC1,获得资金其中一部分用于购买新增劳动力和增加员工工资②,另一部分用于够买企业n的中间产品,企业n也同样相应增加员工

7、工资和劳动力。此时,可有如下等式:C1=C0+ΔC1=Cm1+Cn1,Cm1=w1(Lm0+ΔLm1),Cn1=w1(Ln0+ΔLn1),Cn1=(Pn0+Δpn1)(N0+ΔN1)。其中C1、Cm1、Cn1分别表示此时货币总量、企业m、企业n购买劳动力的货币,w1表示此时两企业支付的工资水平,ΔLm1、ΔLn1表示企业m、n新增加的劳动力,Δpn1、ΔN1表示中间产品的价格上涨水平和增加的产量。由于模型中的产量实际取决于雇佣劳动力数量,因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