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辨治头痛临床体悟

经方辨治头痛临床体悟

ID:5414679

大小:345.1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10

经方辨治头痛临床体悟_第1页
经方辨治头痛临床体悟_第2页
经方辨治头痛临床体悟_第3页
经方辨治头痛临床体悟_第4页
经方辨治头痛临床体悟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方辨治头痛临床体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是什么样的呢?日本汉方大家矢数道明氏在《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中有较准确的归纳:“本方有其适应体质,故能改善其特有体质。即身体一直较瘦或筋骨质,所谓易患结核病之倾向,其特征为脉既有力,腹壁又紧张,胸胁苦满(表现为胸内有壅塞胀满之苦,心窝部发硬,肋弓下有压迫性苦痛,肝区有抵抗和疼痛等感觉),上腹角狭窄,为本方特有之疾患,用本方能改善其体质。用于体质改善时,不宜局限于往来寒热呕吐等,胸胁苦满症状不甚明显者,亦可用之”(矢数道明《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本病人表现之瘦弱筋骨质,正反映出其小柴胡汤体质,故用之即效。八、通神最是圆机法,独运匠心效可惊。熟练运用经方拓展于皮肤病

2、的辨治,获得可期待的疗效,还需要一种圆机活法、匠心独运的灵思与妙悟。比如,黄连阿胶汤治疗“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但却可以移治手指干燥脱皮龟裂之指掌角化症、或者面部红斑干燥脱屑瘙痒之敏感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等,为何?这就需要我们圆机活法,灵活地考虑问题。我们讲方证对应,但必须注意,切莫将方“证”对应变成方“症”对应。方证对应不是简单的表面的症状相符,而是医者通过表象症状探寻其内在的病机,病机一致,适合某方,才是方证对应。所以,我们在临床中不能死守《伤寒论》条文,以《伤寒论》条文中之某症候,去套临床中出现之某症候,来实现“方症对应”,而是必须通过《伤

3、寒论》条文,读懂内在的病机,在临床中“见病知机”,抓住病机关键,达到“方证对应”。黄连阿胶汤反映的病机关键是机体内的阴血耗伤,心火亢盛。那么外在的症候表现呢?既可以是心烦失眠,也可以是体表皮肤因阴血耗伤无以濡润的枯燥、脱屑、龟裂等,二者病机一致,故能治之。《素问·示从容论》日:“夫圣人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强调在辨证论治过程中,要善于取类比象,举一隅而反三。拓展经方移治皮肤病尤需如此,要善于联想,取类比象,开拓思路。如四逆散治四逆,我们拓展移治肢端青紫、网状青斑者,因其阳郁一也;又如,当归贝母苦参丸本治疗妊娠小便难,我们拓展移治女性面痤油腻甚、而有血虚貌者,因面

4、油腻为湿热证,与小便难一也;其它如泻心汤本治疗阳明证之吐血衄血,我们拓展移治面部痤疮、体质壮实、大便秘结者:薏苡仁附子败酱汤本治疗肠痈、肌肤甲错,我们拓展移治鹅掌风之手部肥厚粗糙甲错者;甘草泻心汤本治疗肠鸣下利、狐惑病,我们拓展移治拔毛癖等等。综上所述,若能从以上八个方面,深刻理解《伤寒论》六经辨证和方证对应的内涵,并勤于临床实践,玩味体悟,融会贯通,则自能拓展经方辩治皮肤病并取得很好的疗效,而于古人言“六经能衿百病”益信不诬也!经方辨治头痛临床体悟鲍艳举吕文良花宝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00053鲍艳举,男,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医师。先后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

5、(本科)、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师从冯世纶教授、花宝金教授等中医学家。头痛是中医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经方是如何治疗头痛的呢?简言之,不要“头痛医头”,堆积白芷、蔓荆子等“对症中药”。而要“头痛医‘证”’,细辨不同头痛之精细病机,方可取得显著疗效。下面,列举笔者所治头痛顽症之病例,供同仁参考。1、吴茱萸汤加茯苓83陈某,男,54岁,初诊日期:2009年lO月14日。患者患高血压病5年余,近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恶心,.经服用西医利尿剂、降压药,血压降至正常,头痛等症仍不缓解来诊。症见:左侧头痛,头晕沉,偶有胸闷、气短,胃脘部不适,偶有隐痛,食纳差,眠差,口中和,二便

6、调,舌淡苔白微腻,脉沉细。患者脉沉细、舌淡苔白微腻,口中和,考虑为水饮内停;又见头痛、恶心,《伤寒论》第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伤寒论》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夕匕者,吴茱萸汤主之。”《伤寒论》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故可判断为寒饮内停之吴茱萸汤证。吴茱萸汤证有胃气虚的表现,故患者胃脘部不适,偶有隐痛,食纳差。再者,吴茱萸汤的病机为寒饮上冲,故患者有头痛、头晕沉、胸闷、气短、眠差的表现。另外,患者舌苔白微腻,考虑患者水湿较重,加用~味茯苓利湿,另外茯苓亦可以安神。《本经》言茯苓:“主胸胁逆气,忧

7、恚惊恐,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处方:吴茱萸汤加茯苓:吴茱萸69,大枣5枚,生姜5片,党参lOg,茯苓309。三剂,水煎服,日一剂。结果:患者服完三剂后,头痛消失,头晕沉、胸闷、气短、胃脘部不适较前明显好转,食纳增,眠安,善后调理一月,血压平稳,食纳可,眠安,二便调,无不适。按:本案患者头痛经分析判断为寒饮上冲所致,但临床上治疗水饮上冲的方子很多,但为何唯独选用吴茱萸汤呢?如苓桂术甘汤,《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苓桂术甘汤主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