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调研报告.doc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调研报告.doc

ID:54142449

大小:36.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4-13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调研报告.doc_第1页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调研报告.doc_第2页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调研报告.doc_第3页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调研报告.doc_第4页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调研报告.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调研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调研报告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调研报告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调研报告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调研报告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调研报告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调研报告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调研报告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调研报告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调研报告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调研报告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调研报告农村初中校舍改造调研报告  我们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为农村初中教职员工和学生营造一个良好、优雅、舒适的办公环境和教学环境。我们于2011年月日至月日,对全县个乡场的个中学的校舍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现将调查的主要情况、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报告

2、如下。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初中学校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初级中学3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小学40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教职工7917人,其中初中3108人;有在校学生217416人,其中初中65459人。寄宿学生79487人,初中住校生55227人,寄宿率达%。初中学校占地面积779011㎡,生均㎡,建筑面积327503㎡,生均㎡。建筑面积中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128697㎡,其中教室94315㎡,生均㎡;行政办公用房21146㎡,占总校舍的%;学生生活及服务用房167128㎡

3、,生均㎡,其中学生宿舍112488㎡,生均㎡,食堂36958㎡,生均㎡,学生厕所7960㎡,生均㎡。  初中学校现状。  1.大班额现象突出。我县初中学生校舍建筑面积严重不足,与《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规定标准相差甚远。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城乡统筹发展、人口的自然流动以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等社会发展因素,导致移民新迁区和人口密集区学校办学容量和办学规模严重不足,安全隐患极大,全县初中大班额比例达69%。以新县城为例,新城原规划为7万人口规模,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猛增到17万人,而城区目前仅有4所初级中学,办学

4、容量严重不足。因此容纳学生相当有限,其最大班额达98人,最小班额65人,另外还有3000余名学生靠租用民房办学。此类情况在我县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的乡镇初级中学也比较严重。  2.学生生活用房严重不足。主要原因:一是随着县城及中心集镇学校学生的增多以及营养工程的实施,导致了许多学校生活用房严重不足。二是作为山区县,地广人稀,学生上学路途较远,这些学生只能住校。三是我县是人口大县,劳务输出大县,很多家庭夫妻双双外出打工,留守农民工子女也需住校读书。学生生活服务用房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由于学生宿舍面积小,住宿生

5、多,学生用床不足,住宿非常拥挤,30㎡的寝室住上近40人,每架床睡4-5个学生,对学生身体健康影响较大。学生食堂面积严重不足、设施设备简陋,厕所不符合卫生标准,严重影响了师生正常生活。这些都迫切需要新建学生生活服务用房。  “十二五”期间项目投资及进度情况。  1、项目投资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县“初中工程”建设项目10个,共投入中央预算内资金1280万元,建设校舍13900㎡,运动场7800㎡。2009年4个建设项目,投入中央预算内资金700万元,建设学生宿舍9100㎡。其中:第三初级中学3350㎡,投资252

6、万元;黄龙初级中学2000㎡,投资156万元;盛堡初级中学1650㎡,投资128万元;小江初级中学2100㎡,投资164万元。2010年6个建设项目,投入中央预算内资金580万元,建设校舍4800㎡,运动场7800㎡。其中:第二初级中学食堂1200㎡,投资130万元;宝坪初级中学运动场建设5800㎡,投资50万元;耀灵九年制学校厕所120㎡,投资20万元,运动场2000㎡,投资20万元;云峰九年制学校学生厕所230㎡,投资40万元;养鹿初级中学学生宿舍1300㎡,投资130万元;高阳中学学生宿舍1950㎡,投资19

7、0万元。  2、项目进度情况。截至目前为止,耀灵九年制学校运动场建设正在紧张施工;养鹿初级中学、高阳中学学生宿舍建设主体已完工,进入装饰阶段;其余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  3、高度重视规划编制。为保证规划的科学性、目标性、前瞻性,我县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县教委与县发改委、县规划局等部门加强沟通密切合作,组织专人进行“初中工程”的规划编制工作,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考虑我县城镇化建设进程、人口流动和密度、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等因素,紧密结合我县教育事业发展及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在充分

8、利用现有学校的基础上,以方便学生入学为前提,做到布局合理、规模适度。二是分类指导、推进均衡。结合我县人口密度、生源分布情况,优先规划建设新县城及北部新区、中心乡镇的学校和农村薄弱初中学校,促进校际间办学条件基本均衡,提高办学效益。逐步化解“大班额”问题。不打造“重点校”或“示范校”,不搞形象工程。三是整合资源,提高效益。整合县内农村初中学校的办学资源,为杜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