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ppt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ppt

ID:54138800

大小:685.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4-2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ppt_第1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ppt_第2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ppt_第3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ppt_第4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第一节五胡内迁少数民族的内迁匈奴鲜卑左图为“立式长角铜鹿”,这件立式长角鹿通高16.7厘米,体长9.5厘米,其造型十分生动,比例也基本准确,是一件装饰工艺品。右图为“铜盘角羊饰”,它长19.5厘米,高11厘米,鹿的双角盘曲,双目前视,口微张,神态逼真。匈奴骑兵铜像嗄仙洞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位于大兴安岭北段东麓;洞口离地面25米;洞南北长100多米,东西宽20~30米。1980年在洞内发现石刻祝文,为北魏皇帝派中书郎李敝在此石室告祭天地时,将祝文刻在石壁上的。这篇

2、石刻原文与《魏书·礼志》收录的祝文大体一致五胡内迁各族分布(动画)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画像这是摹绘自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帝王礼佛浮雕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帝王礼佛浮雕原在龙门石窟中的宾阳洞,是北魏教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石窟艺术的杰作。图中一队朝佛者,以孝文帝为中心,前拥后簇,神情泰然。画面中所有的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北魏的衣冠制度。孝文帝迁都路线图一、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露田加倍或加两倍授给,以备休耕。年满七十岁,还田于官。桑田为世

3、业,不还官。桑田按照规定,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宜蚕桑的地区,改授麻田,男子十亩,妇人五亩。二、露田不得买卖,桑田亦不得买卖。但“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三、奴婢受田数量和办法与农民相同。壮牛一头,受田三十亩;每户限受四牛之数,不再给桑田。四、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刺史为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新旧任相交接,不许出卖,后代谓此“公田”为“职公田”或“职分田”。均田制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融合的实质是()A.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往的过程B.少数民族汉

4、化的过程C.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D.中原先进文化向周边扩展的过程典型例题例题分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辨析选择能力。题干的题眼是“实质”,题项摆出类似实质;经辨析可知:A、B、D三项是表现的现象,C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是实质,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阅读下列史料:魏主下诏,认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上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代(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请回答: ①魏主是谁? ②本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 ③诏

5、令提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 ④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何在?典型例题例题分析本题系1990年全国高考试题。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材料解析题。本题考察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分析能力,对材料的阅读能力和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解答知识的能力。本题只要看懂材料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适当处理即可。答案: ①孝文帝 ②改鲜卑姓为汉姓 ③鲜卑族的祖先是黄帝 ④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