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教育对幼儿助人行为的促进作用.docx

混龄教育对幼儿助人行为的促进作用.docx

ID:54074284

大小:140.17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13

混龄教育对幼儿助人行为的促进作用.docx_第1页
混龄教育对幼儿助人行为的促进作用.docx_第2页
混龄教育对幼儿助人行为的促进作用.docx_第3页
混龄教育对幼儿助人行为的促进作用.docx_第4页
混龄教育对幼儿助人行为的促进作用.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混龄教育对幼儿助人行为的促进作用.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混龄教育对幼儿助人行为的促进作用      --来自纵向研究的证据时间:2015-3-17作者:李占星牛玉柏胡瑛单位: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 来源:应用心理学  关键词:混龄教育,同龄教育,助人行为,纵向研究  摘要:混龄教育是指将不同年龄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幼儿按照一定的模式加以组合,以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为了从实证角度考察混龄教育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纵向设计的方法,追踪了40个分别来自混龄教育和同龄教育班级的幼儿。通过设置不同的助人情境,安排不同的受助对象,对比两种教育模式下幼儿的助人行为成绩及前后测成绩的变化。结果发现,幼儿在不同

2、助人情境中的助人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接受过混龄教育的年长幼儿比接受过同龄教育的年长幼儿更倾向于帮助低龄幼儿;混龄教育幼儿后测的助人行为较前测有了显著的提高,同龄教育幼儿的助人行为变化不显著。这表明,混龄教育比同龄教育更能促进幼儿的助人行为发展,这一效应尤其表现在他们对待低龄幼儿的助人行为中。  1.引言  助人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是指个体无私地关心他人并提供帮助的行为(张向葵,盖笑松,陈彩琦,宋小冬,1996)。幼儿助人行为的培养一直是我国儿童教育的重大课题,它对于个体品德的发展以及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的助人行为是不断发展的,最早可追溯至婴幼儿时期。早期利用观察法进行的研究

3、发现,18个月的婴儿和30个月的幼儿就能够也愿意帮助成人做家务(Rheingold,1982)。从幼儿到小学中期,儿童的助人行为呈增长趋势并且逐渐达到最高峰,到青少年早期,又呈下降趋势(寇彧,赵章留,2004;Staub,1979;赵章留,寇彧,2006)。不仅如此,儿童的助人行为还会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个体的移情能力、个性、心境、父母教养方式、情境、帮助对象等(陈会昌,张宏学,阴军莉,程小青,王明粤,2004;Eisenberg,1987,1999;Kagan&Madsen,1971;寇彧,唐玲玲,2004;李丹,姜企华,2002;廖凤林,廖桂春,李江雪,吉英兰,1999;刘文,杨丽

4、珠,2004;牛宙,陈会昌,王莉,张宏学,2004;杨丽珠,胡金生,2003;张向葵等,1996)。  以情境和帮助对象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为例,张向葵等(1996)的研究表明,在非紧急情境(问路)下,助人行为普遍存在,绝大多数儿童乐意帮助他人,而在紧急情境(急病求助)下助人行为则明显降低,并且儿童更倾向于帮助同性别的被助者。廖凤林等(1999)考察了冲突情境和无冲突情境下小班和大班幼儿对不同被助对象(父母、老师、熟悉的同伴、不熟悉的同伴)的助人行为,结果发现,幼儿在冲突情境中的助人行为不如无冲突情境,而不同的被助对象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不大。  近年来,采取混龄编班的方式对儿童进行教育

5、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混龄教育是指将不同年龄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幼儿按照一定的模式加以组合,以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与混龄教育相对的是同龄教育,它是将同一年龄的幼儿安排在一个班级的一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很多学者指出,混龄教育具有同龄教育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蒙台梭利认为,在混龄教育条件下,年龄小的儿童可以看年龄较大的儿童做事情并请他们解释说明,而年长儿童是很乐意这样做的,因为5岁儿童比成人教师更接近3岁儿童的心理,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在成人与幼儿之间很少发现的交流与和谐。在混龄教育中,一方面年长幼儿凭借其经验和能力的优势,在年幼儿童需要帮助时提供帮助或教给年幼同伴自己已经掌握的

6、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他们之间也可以进行平等自由的活动并会根据各自的兴趣不时地互换角色,使他们体验到在同龄活动中无法体验的快乐。  然而,迄今为止,国内采取混龄教育模式的学校仍然很少。这值得我们对混龄教育的优越性做进一步的探究。混龄教育是否真的比同龄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目前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尚显不够。有研究发现,混龄教育的儿童,其心理理论水平显著高于同龄教育的儿童(刘文,魏玉枝,2010;张玉萍,苏彦捷,2007)。而心理理论水平也被证明是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的(丁芳,郭勇,2010;Paal,&Bereczkei,2007;桑标,徐轶丽,2006)。据此

7、,有理由推测,混龄教育模式下的儿童比同龄教育模式下的儿童亲社会行为水平更高。  本研究从纵向角度考察混龄教育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追踪不同教育模式下的两组幼儿,通过设置不同的助人情境及安排不同的被助对象,分别考察刚入园时幼儿的助人行为和三年后幼儿的助人行为及其变化,以比较不同教育模式下幼儿助人行为的差异。  基于前人的研究,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1)幼儿在不同任务情境下的助人行为存在显著差异;  (2)接受混龄教育的年长幼儿比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