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与王阳明道德世界的哲学建构

朱熹与王阳明道德世界的哲学建构

ID:5406295

大小:1.66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7-11-10

朱熹与王阳明道德世界的哲学建构_第1页
朱熹与王阳明道德世界的哲学建构_第2页
朱熹与王阳明道德世界的哲学建构_第3页
朱熹与王阳明道德世界的哲学建构_第4页
朱熹与王阳明道德世界的哲学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朱熹与王阳明道德世界的哲学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朱熹与王阳明道德世界的哲学建构李广嘉善第二高级中学课标: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继承发展——道德伦理——哲学化建构朱熹与王阳明道德世界的哲学建构概要思想史策略研究《宋明理学》教学分析时代背景二、走进人物三、走出人物一、走近人物思想内容思想价值具体——抽象微观——宏观主观——客观微观——宏观(1)不苛求(“了解之同情”)、不过誉(避免过度阐释)(2)是否顺应时代要求——合理性(3)在思想史长时段中的位置——进步性一、走近人物——了解时代背景朱熹年谱(一)1130年,出生1138年,九岁,见大儒尹惇,得其《论语解》抄读1139年,十岁,苦读《孟子》喜闻“圣人与我同类”1143年,十四岁,父卒,师从好老

2、佛的理学家武夷三先生1144年,十五岁,勤读《四书》,从密庵主僧道谦学禅1148年,十九岁,赴临安省试,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1151年,二十二岁,赴临安铨试中等,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待次1152年,二十三岁,访密庵道谦,遂长途行役寻禅1153年,二十四岁,赴同安县主簿任,见理学家李侗,教之以“理一分殊”之理1156年,二十七岁,“杜鹃夜悟”,抛却禅学王阳明年谱(一)1472年,出生1483年,十二岁,就塾师,“读书为学圣贤”1488年,十七岁,成婚之日,偶入道教铁柱宫,与道士对谈养生,竟忘返1489年,十八岁,谒理学家娄谅,同语格物之学1492年,二十一岁,举浙江乡试,遍读朱熹遗书

3、,并在父官署“格竹”成病,乃废格物,随世学辞章1498年,二十七岁,学朱熹书,又得疾,乃思养生1499年,二十八岁,第三次会试,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出身第七人,观政工部。闻边急,上边务八事1501年,三十岁,游九华作赋,与道士论仙1502年,三十一岁,念及祖母与父,悟出了佛学和道教的不足,转而笃信儒学1506年,三十五岁,给事中戴铣、御史薄彦徽共同上书弹劾刘瑾,被打入大牢。王阳明向皇帝上书一封。后被打入大牢,杖责四十。此后,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担任驿丞。1508年,三十七岁,“龙场悟道”共同经历:(1)修习儒学、接触理学?(2)科举出仕?(3)入、出佛老?三教图“昨日之会大率谈禅,使人情

4、思不乐,归而怅恨者久之。此说,天下已成风,其何能救?……今日之风,便先言性命道德,先驱了(引导)智者。才愈高明,则陷溺愈深。——《二程集》“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人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儒以中道御群生,罕言性命,故世衰而寖息。”——(唐)刘禹锡《刘禹锡集》今日卓然不为此学者,惟范景仁与君实尔,然其所执理,有出于禅学之下者。——《二程集》惟当自明吾理,吾理自立,则彼不必与争”——《二程集》入佛老?沉溺禅学之风大盛儒学性(人性论)命(宇宙论)说缺失理论弱势士大夫的理想人生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

5、《张子语录》三教合一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全祖望《题真西山集》理学形成与发展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的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人民版教材朱、王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朱熹年谱(二)1153年,二十四岁,赴同安县主簿任,见理学家李侗,得晓“理一分殊”之理?1156年,二十七岁,“杜鹃夜悟”王阳明年谱(二)1508年,三十七岁,“龙场悟道”二、走进人物——理解思想朱、王的哲学体系的起点——悟理一分殊:"万物各有其理,而万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中的阴阳变化。"——人民版教材“杜鹃夜悟”——由

6、佛归儒先生(朱熹)曰:“旧为同安簿时,下乡宿僧寺中,衾薄不能寐。是时正思量‘子夏之门人小子’章,闻子规声甚切。思量此章,理会不得。”——《朱子语类》卷四九“用某禅僧意思去胡说,试官为某说动了,遂的举。”——朱熹(朱熹在参加考试时随身只带了本《大慧语录》),引自钱穆《宋明理学概述》《论语·子张》——子夏之门人小子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译文】子游说:“子夏的学生,做些打扫和迎送客人的事情是可以的,但这些不过是末节小事,根本的东西却没有学到,这怎么行呢?

7、”子夏听了,说:“唉,子游错了。君子之道先传授哪一条,后传授哪一条,这就像草和木一样,都是分类区别的。”【朱熹的理解】①然此小学之末耳,推其本,如大学正心诚意之事,则无有。②言君子之道,非以其末为先而传之,非以其本为后而倦教。但学者所至,自有深浅,如草木之有大小,其类固有别矣。若不量其浅深,不问其生熟,,而概以高且远者强而语之,则是诬之而已。……其曰“理无小大”,无乎不在,本末精粗,皆要从头做起,不可拣择,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