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060308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2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初探—王洪恩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初探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同兴镇总校王洪恩《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保护环境”为主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从这个窗口里他们看到了历史环境的巨大变迁,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实际以及本课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在实施本课教学时,我重点设计了一下几个学习环节: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上课一伊始,我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小村庄”树木
2、、花草、田园等如诗如画的景象。学生对这些景象并不陌生,看到这些景象,学生有的说,我们村附近有这样的花,有的说我们村子里的树木也很美,有的说我们门前地里庄稼像地毯......我及时肯定学生的表述,然后顺势引出“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表现村庄美丽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然后是了本课的阅读要求——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2、再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3、细读课文,批注自己读文的感受或收获。学生带着问题,兴趣盎然的走进文本。二、组内交流,与文本与同学对话。先让学生小组感情朗读,把小村庄的美淋漓尽致在表现出来,使同学们不由得陶
3、醉其中。然后引导学生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感受。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解读文本,进行心灵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间、学生与作者间的审美对话过程。”在小组汇报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教学中紧紧围绕“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变化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做了些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如学习重点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
4、木一棵一棵砍下来。”抓住重点字词‘拎’字也让人体会到那些村民他们想砍就砍,没有人管他们。”这时我顺势让孩子观察后面的插图,体会村民的无度砍伐所带来的后果。同时,在学文的过程中,也借助了课件,让学生认识了“犁”,体会了“裸露”,更通过一段真实的影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无情,内心的体验也更加强烈。 四、通过习作练习,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课文以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了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最后一个环节:学了这篇文章,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啥?把这些话写下
5、来,学生们大多能够联系实际告诫村庄的人们以后不要破坏环境,要爱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学生们在学生在感悟与交流后,情感自然喷发而出,对这个令人辛酸的小村庄的感叹会油然而生,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的感情也会水到渠成地产生。 本课的教学我以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然后通过批注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汇报、有感而发等几个环节,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培养了语文能力。读、写、听、说能力得到了充分训练。课堂上,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不仅获取了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能力。当然课堂也有不少不尽
6、人意之处,诸如学生读文方法、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潜心读文的注意力等方面还有待于培养,但我相信,只要我抓住学生的心理,充分利用每篇课文的成功经验,本人的语文教学水平定会得到很大提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