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殊坊历史街区空间形态探究.pdf

成都文殊坊历史街区空间形态探究.pdf

ID:54017203

大小:246.2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8

成都文殊坊历史街区空间形态探究.pdf_第1页
成都文殊坊历史街区空间形态探究.pdf_第2页
成都文殊坊历史街区空间形态探究.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成都文殊坊历史街区空间形态探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8卷第3期山西建筑Vo1.38No.32012年1月SHANXIARCHITECTUREJan.2012·23·文章编号:1009—6825(2012)03—0023—02成都文殊坊历史街区空问形态探究杨丹罗谦摘要:从文殊坊历史街区的空间关系、街区肌理特征、街巷建筑的空间形态、建筑与街区空间界面、建筑与街区空间节点这五方面解读了文殊坊历史街区物质空间形态环境,旨在展示文殊坊历史街区丰富的空间形态。关键词:历史街区,空间形态,文化中图分类号:TU984.18文献标识码:A1)街区路网呈“井”字形道路路网布局,主轴东西向中央的五1文殊坊历史街区概况岳宫街和南北向白云寺街十字

2、相交,在交合处形成了街区最大的文殊坊历史街区位于成都市中心人民中路旁,作为成都中央节点空间。长长短短的宽的街和窄的巷相互交织,路网关系清晰休闲旅游区,与传统城市商务中心CBD相融合。它依托省级重点明确,均匀的分布在街区空间中,街区的转角、凹凸口、阴角、回文物保护单位——文殊院,以川西院落建筑为载体,以佛禅文化、廊、角落等空间形成有曲有折、有宽有窄,曲直对比,收放对比的民俗文化为主题,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餐饮美食、特色购物、古空问形态,构成了丰富的街巷空间。玩字画鉴赏收藏、养生康体、娱乐演出、会议研修、商务洽谈、展示2)街区空间类型丰富,有由建筑围合的私密的院落空间,有展览

3、、中外商务信息和文化艺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它传播着老开敞的公共的街道空间,有半开敞半封闭的巷道空间,因此人在成都的人文风貌、民俗风情和休闲文化的精蕴,展示着成都特质、街区中的活动是一个由开敞到封闭,或者由封闭到开敞的空间体代表着成都的文化。验的过程。2文殊坊历史街区的空间关系3)文殊坊历史街区建筑与空间分布均置且相互连接,当建筑2.1空间尺度与比例关系与空间呈均置分布,建筑与建筑,空间与空问相互巨连接时,建筑街巷空间尺度和比例可以用街巷的宽度与围合它的建筑的(图)和空间(底)翻转之后得到的图底关系见图2,与原图底关系高度的比值来描述。芦原义信研究出了一套具体的数据应用于给人

4、的感受相差无几,一方面,可以视街巷等空间从外部包围着尺度问题,它的核心是建筑高度(日)与其所在街道的宽度(D)的建筑,联系着建筑;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街巷等空间视作是被建筑关系,据经验总结得出:从两侧面围合而形成,建筑和街巷等空问基本上可以互换,是一当D/H1时,空间尺度亲切,空间给人的感觉安定、匀称而个良好的“图底关系”。AII平稳;当D/H<1时,随着比值的减小,空间给人的压迫感增强;当D/H>1时,随着比值的增大,空间给人的疏远感会越来越强烈;描【当D/H>2时,则给人宽阔的感觉;当D/H>4时,建筑和街道的相互关系就表现出很弱的关系。例如,西岳巷,路宽为3.5nl,D

5、/H<1,空间封闭感较强;五岳宫街,路宽8m,D/H=1.5,产生了舒适的外部空间;白云寺街,路宽14m,D/H>3,空间封闭感完全消失,街道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很弱。图1街区图底关系图2街区图底翻转关系2.2空间天际线的变化3.2空间色彩特征空间形态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是其天际线,历史街区的天青、褐、白、红、黄、绿是构成文殊坊历史街区的主要色彩,文际线由古建筑群的轮廓构成。一方面,文殊坊历史街区的古建筑殊院内的宗教建筑和围合文殊院的墙体为宗教的红色或黄色,其层高大多控制在三层以内,因此天际线低矮平缓;另一方面,街巷色彩肌理能唤起人们对佛教文化的感受。街区内普通古建筑多中建筑屋

6、顶、山墙、屋脊的组合高低起伏,这一变化造成了不同透“青瓦出檐长,穿斗白粉墙”,这些古建筑为传统的川西民居建筑,视感的街巷的天际线的变化,因此天际线富有层次。街区地面铺装和街区内小品的色彩为灰色,与古建筑的色调为同3文殊坊历史街区空间肌理一基调,加强了街区空间的整体感和协调感。沿街种植的树木或3.1空间肌理特征(图底关系)是攀附在墙体上的攀援植物,郁郁葱葱,给街区的空间增添了生文殊坊历史街区I侮空间主要由建筑体而形成的,其街区的形机与活力。体环境具有类似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建筑物4文殊坊历史街区建筑的空间形态是图形,街道和院落等空间构成背景。文殊坊历史街区建

7、筑为传统的川西民居院落围合式建筑。从图1我们可看到:院落将散落的单体建筑组织起来,轴线又将院落组织起来,这样收稿日期:2011.10.12作者简介:杨丹(1988一),女,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65罗谦(1955一),男,硕士生导师,教授,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第38卷第3期·24·2012年1月山西建筑使建筑群的层次逐级的构成,形成多层次的、秩序感极强、有主有缓状态,带给人多样的心理体验。次、有先有后的空问组合。院落的延伸加强了空间感知的深度,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