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其中经历过程反思.doc

亲历其中经历过程反思.doc

ID:54000859

大小:2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2

亲历其中经历过程反思.doc_第1页
亲历其中经历过程反思.doc_第2页
亲历其中经历过程反思.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亲历其中经历过程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个一”个人特色研究课亲历其中经历过程《分数的再认识》教后反思杨玉萍对于学生而言,分数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本节课的课题是《分数的再认识》,一个“再”字,就明确的告诉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分数知识与三年级所学的相比,是有深度的,一方面表现在,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理解分数的意义;另一方面表现在,要结合

2、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在初次接触这节课的时候,只是觉得应该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但对于“怎么进一步认识”、“认识到什么程度”,我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再一次重新阅读教材和教学用书,并且与三年级教材进行横相对比,我逐渐明白北师大版教材确实留给我们思考的空间太大了:“再认识”应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分数的意义,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也不同”,从而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与现在相隔时间较长,因此我认为

3、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在探究环节,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促进学生对分数相对性的理解。在活动一“拿笔”中,我本来是想给学生准备好三盒铅笔,让三名学生上来分一分,就像教材呈现出来的“拿铅笔”活动一样。可是想来想去,觉得如果这样的话,学生的整体参与度不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不强。只有让学生亲历其中,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获得感性体验,才能体会更深刻。于是我利用课堂资源,让学生拿出自己所有小棒的1/2,然后在具体的“拿小棒”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讨论——猜测——验证——分析数据——总结归纳结论”的一个体验数学的过

4、程,从中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也不同”。对于活动二“说一说”,我分成两步进行。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数学课本,看看一共有多少页(105页),让学生把105页平均分成3份,一份是35页,(第35页正好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学生直观感知数学课本的1/3有多厚。然后告诉他们我也正在看着一本教育理论,为了赶上同学们,我也看了这本书的1/3,你们猜猜咱们谁看的页数多?学生开始猜测,并说明理由,给学生增加了一定难度,加深学生体会“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适当渗透“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这要取决于整体的大小”,接着出示老师的书(

5、390页),学生这样学生再来解决原图问题就变得轻而易举了。然后通过活动三“画一画”,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必要的总结,能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让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方面都有收获的体验,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首先让学生谈谈学习本课后的具体收获,从结合自己的学习过程到所获得的知识等方面说说自己的想法,进一步体会一个“分数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增强对迁移推理、猜想验证等数学思想的认识,也为后面的练习主旨指明了方向。设计练习环节时,我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

6、我们身边,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生活世界,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做到学用结合。我想利用层层深入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通过“填一填”、“涂一涂”的练习,在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时,再一次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行逆向思维练习,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又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通过“画一画”、“辨一辨”,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同一数量所对应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同时也是给学生充分探索的空间和展示的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感

7、觉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启示和不足:启示一:要合理利用身边资源实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资源运用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借鉴性、实用性、便捷性等。教学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它就像一座储量丰富的矿山一样,只要用心去挖掘,随时都会有惊奇的发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使课堂充满活力与张扬,才能享受到合理运用课堂教学资源所带来的乐趣,才能使我们的新课改趋于成熟和理性。启示二:研究要有物。在选择可供研究的内容时,应当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尽量选择直观、形象的材料,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避免使学生空想纯理论的东西,研究无物,言之无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